科技日报讯 (记者谈琳)在近日科技部举行的国家高新区专题会议上,记者获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范式。
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已达到146家,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用一串数字介绍了国家高新区取得的成绩。2015年,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5.37万亿元。42家高新区GDP占所在城市比重超过20%,21家超过30%,7家超过50%。国家高新区内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国企业的31.8%,全部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高新区内聚集了全国40.9%的高新技术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5倍。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粗放到调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指出,绝大多数国家高新区是在一片空地上发展起来的,招商、开发是高新区最原始的职能。但在新时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必须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
在谈到国家高新区在“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时,秦勇介绍,到2020年,国家高新区将基本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范式,努力实现“四个率先”:率先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率先形成经济、科技、生态有机统一、绿色、协调、共享的科技社区;率先形成全球链接辐射广泛深入的国际化发展平台。
对于近年来升级进入“国家队”的高新区,张志宏特别提出“要多些爱护”。“新升级的高新区大都在二、三线城市,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都相对薄弱。因此这些高新区要特别注重发展特色,而不是规模。”张志宏说,“要不受外部刺激搞‘大干快上’,而是要实现有节奏、有创新内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