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梁思礼院士为第一期火箭订单班学员讲授CZ-5新一代大运载火箭 |
6年来,五期“火箭订单班”共培养高技能人才132名。目前,在火箭研制生产的机械加工、钣金成型、箱体筒段焊接、壳段铆接装配、导弹箭体总装总测、火箭零部件质量检测控制、车间设备维修维护等环节都有“火箭订单班”员工的身影。
当海南传来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升空的消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校园里,师生们格外振奋。2010年9月,中德与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火箭公司)共同举办的首期“火箭订单班”开班,首开中国航天高技能人才定制培养的先河。过去6年间,长征七号的机加工、总装、质量控制等环节,都有“火箭订单班”学生的身影。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火箭订单班”负责人周泓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学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生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而随着合作的深入,第六期火箭订单班即将组建。
火箭制造商为什么会选择和学校组建这种订单班?订单班的学员目前能够胜任岗位需求吗?这种培养方式是否实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及天津火箭公司一探究竟。
为天津“大火箭”项目量身定制
“‘火箭订单班’是为天津‘大火箭’项目量身定制的。”周泓表示,2010年至今,共举办了5期,为天津火箭公司输送了132名高技能人才,占该公司一线员工的三分之一。2010年,学校在天津火箭公司支持下成功申办了航天器制造专业,第一期“火箭订单班”定制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高技能人才定制培养的先河。
“作为中国运载火箭产业化发展的平台及一院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的重要起点,天津火箭公司的主要生产产品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以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为代表。”天津火箭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朱悦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公司的愿景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航天制造公司,成为“制造超市”,同时也要成为中国航天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先行者。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实现人员的规模化、标准化培养,航天制造业才会实现可复制,‘制造超市’才有有力的支撑点”。
在此理念下,天津火箭公司提出了航天人才“定制规模化”培养的思路,此时天津市工信委结合公司需求帮助搭建了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平台。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拥有德国双元制教学的理念、基础和经验,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为代表的9个专业组群,” 周泓表示,之所以选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也是由于其在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优势。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上,朱悦宏也表示,天津火箭公司将以“火箭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为借鉴,进一步与高等院校建立“科研项目合作、订单班培养、专项课程定制”等互动机制,优化培训体系,积极研究“大师+团队”、“人才+项目”等新模式,不断探索人才标准化培养途径,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化队伍。同时,火箭公司所在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火箭公司和天津中德还联合设立了额度分别为10万元的“泰达—大火箭”奖学金和奖教金,用以对火箭订单班学生和学校予以奖励和支持。
课程设置以职业所需能力为主
“‘火箭订单班’初期借鉴的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重视技能和素养,但又与双元制不同,不是企业全过程参与。而是更加符合中国实际的订单培养。”朱悦宏说。
“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做好扎实的理论培训,第三年进入企业做行业基础知识、社会通用工种实践及素养培训,这种培养前期更多地发挥了学校的作用,后期主要是企业在发挥作用。”朱悦宏解释道,“火箭订单班”是以岗位/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旨在提高航天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订单班’成立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多次到天津火箭公司调研,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以满足生产技能需要为原则安排师资开设课程。” 周泓表示,学校和企业达到了很高的融合,天津火箭公司还选取了40余名内训师担任“火箭订单班”的兼职教师,共同实施课程开发。“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扩充了校方的师资力量。
据朱悦宏介绍,“火箭订单班”成立后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与公司岗位标准相符的原则进行,一方面基础理论知识要服务于实际应用,理论课程设置以“必须、够用”为度。另一方面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包括航天工艺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有效沟通等方面,主要培训任职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等。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
同时,“订单班”还开设航天企业文化、职业角色转变、员工行为规范等职业素养类课程,使订单班的学生提前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标准和行为规则,增强学生对于天津火箭公司的认同感,缩短新员工的磨合期。
签订师徒教学协议 引入三方评价体系
“‘火箭订单班’除了教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教给了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分析和处理事故的方法。也锻炼了我们最初期的办公室经验与原则,在以后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路作用,其非专业知识也非常有价值。”来自天津火箭公司51车间的数控铣工闫坤就是“火箭订单班”的毕业学员,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订单班”教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精神层面的知识都非常实用,在单位最常见的大直径金属零件搅拌摩擦焊原理,以及数控加工技术替代有毒有害有污染的化铣技术等,都是他们在“订单班”时就已经接触和掌握的技能。
对此,朱悦宏表示,在教学方法上,“火箭订单班”的确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相对弱化了教师讲学,强调启发式教育、体验式学习、讨论式培训等,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订单班”的学生在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接受培养的基础上,也深入企业进行实训,天津火箭公司是“订单班”学生的实训基地,为每一位“订单班”学生安排专职实训老师,制定师徒制实施计划,签订师徒协议,确保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方评价体系也是“火箭订单班”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进行评价,还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实训结束后,天津火箭公司也要参与学生质量评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这种三方评价体系是实现“火箭订单班”培养目标、促进“订单式”培养模式不断发展的有效保证措施。
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职业针对性强,避免了社会培训可能产生的与生产实际脱节的情况,是一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模式,大大缩短了学生向技能型人才的转化培养周期,目前基本实现了教学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6年来,五期“火箭订单班”共培养高技能人才132名,“学校和火箭公司已经建立起了高效的、顺畅的合作机制。”周泓说,目前,在火箭研制生产的机械加工、钣金成型、箱体筒段焊接、壳段铆接装配、导弹箭体总装总测、火箭零部件质量检测控制、车间设备维修维护等环节都有“火箭订单班”员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