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
梦想加
把创业空间做成智能硬件

    文·本报记者 史 诗

    这里可能是第一家没有前台的空间,只要你拿起手机,打开微信扫一下智能门禁的二维码,就能出入自由。每位入驻的企业员工都会获得微信授权,扫码进门后便会收到一系列信息提示,包括今天的日期、天气等生活信息以及各类活动信息。

    “这套门禁系统是我们自主研发,已获得专利。其外壳和内里电路板上均能看到梦想加专属标识。”梦想加联合创始人王晓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梦想加更像一个“智能硬件”公司,随着产品逐步标准化,进驻空间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梦想加由王晓鲁、温梦飞、李文磊三人联合创立,目前梦想加管理体系正式运营望京、雍和宫、百子湾、建国门以及中关村等多个商业区域,已开放12个联合办公空间。他们不拥有1平方米的地皮,却运营数20000平方米联合办公场地,提供3000余个工位,空间落成入住率均在80%以上,预租率50%以上。

    今年4月,梦想加对外宣布已经完成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之后,梦想加将着力于运营产品升级、管理后台开发,并加速上海、成都、广州等地的市场拓展。

    “激活”空间的“梦想加节奏”

    拓展还需要哪些元素?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好想法,该如何进场?

    一旦确定一个空间物业合作方,梦想加会对现有空间进行设计和改造:包括勘查、测量、规划空间的标配功能划分、根据场地特点进行个性化空间规划。

    在空间设计及基础空间改造完毕后,软装及办公设施需要及时跟进。梦想加独立开发了适应联合办公空间系列设施,包括水电网、桌椅吧台、沙发隔断等基础设施。“这一切梦想加选择独立开发,一方面希望通过自主研发优化体验,另一方面较之外部集采会节省大量成本。”王晓鲁说。

    完成空间“装修”,在投入使用之前,最后要做的是软硬件的连接:梦想加设计的门禁系统、会议室等资源管理系统进入全面部署,将空间“上线”至梦想加整体系统中,成为“可管理、可使用、可分享”的诸多梦想加空间中的一部分。

    一切就绪,空间预定期开始,社区经理进驻梦想加。王晓鲁认为,Cowork的精髓,除了分享办公资源以外,最主要的是“办公即社交”。因此梦想加非常重视每个内部社区的氛围,社区经理更像空间里穿针引线的社群管理者,他们认识每一个入住团队、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激发每个人的互动交流。

    当然,空间正式运营后,还需要接入外部服务资源。无论是助力入住公司发展的企业服务,还是给入住团队提供福利的生活服务,梦想加都会以开放、共享的方式连接至每一个空间中,使入住团队、个人可以享受到大公司才有的各种外接资源。

    打造轻资产不做“二房东”

    梦想加市场总监李峥告诉记者:“我们一直以来的定义:自己就是一家轻资产的科技公司,所有动作的出发点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打造智能的联合办公空间,不断追求‘舒适、高效、开放’。”

    梦想加不会把所有“一起办公”的空间当成竞品,即使他们已占有大片房产。“我们不拥有一平方米地皮,我们不做‘二房东’。我们不只面向创业者,我们不做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不参与股权投资、更注重未来接受联合办公的受众:初创公司、小微型企业以及自由职业者和大型公司外设团队。”王晓鲁认为,孵化器的服务对象是资本,传统地产商转型后经营的联合办公空间仍然以土地为服务对象。对于梦想加以及部分以联合办公为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来说,联合办公空间的服务对象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而是所有入驻空间的创业公司。

    “理想情况下,当我们把一个空间的运营和体验做到相对成熟,吸引到优秀的项目入驻后,一方面能通过满租率帮地产商获得可观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投资机构,实现三赢。”王晓鲁说。

    愿意多花时间待在这

    没错,梦想加给自己贴上的始终是“联合办公”。不管怎样,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基本的办公服务。例如:桌椅既要舒适、也要能方便的增加工位;通过站立式办公设备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办公方式的选择;会议室在数量、大小、智能化上都要做好匹配和设计;在办公区和休闲区内多做一些创意性的设计等。

    梦想加的产品设计体现在空间每一个细微的地方,温梦飞曾看到两个创业者因为座位问题不得不长时间站着讨论问题时,灵感闪过,把每个工位的可移动小柜子加上了坐垫。

    如果你工作累了需要休息片刻,可以拿出手机预订空间里的升降办公桌,设置为适合你身高的高度。时间一到,你拿着电脑或者一杯咖啡就可以使用它了。

    这些都是为了给创业团队提供一个既舒适又创新的工作环境和体验,这让创业团队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待在办公室。

    王晓鲁觉得,人的工作效率是办公及创业成本的重要部分,而现在的工作越来越趋向于脑力的创意工作,如果能提供给他一个相对个性化、放松的工作环境,会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在空间运营上,梦想加都是想办法让每一位居民因为共享而产生关联。

    科技范儿无处不在

    梦想加的“科技范儿”无处不在。推开宽敞的电容会议室,你的团队可以坐在秋千上开个轻松的晨会,如果你们恰好要研究一个重要课题,按下按钮,一键就变“与世隔绝”的私密办公室。

    “真正的分享经济应该由科技驱动,梦想加希望能用代码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消耗人力、资源成本,这样才有可能突破规模边界。”王晓鲁说。这种分享不仅体现在联合办公空间本身,当然还包括开放平台的分享。

    打个比方,入驻团队预订一个梦想加工位等于拥有全北京12个梦想加空间的数十个会议室,以及上万平方米公共办公空间(吧台、分享区等)。不久的将来,梦想加将通过系统将更多的资源连接至线上,形成分享平台。

    “我们将自己比喻为‘windows’系统,入住团队是流动其中的数据,所有服务合作的接入则是不同的应用、插件,用于处理不同的数据需求。所以我们将欢迎更多的服务类应用接入到梦想加的体系中来。”王晓鲁说。

    未来,梦想加希望将所有的空间通过云端连通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空间,而每一个梦想加的入驻会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在这个虚拟空间中方便的参加会议、参加活动,即使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阻隔。

    王晓鲁说:“创业大潮的推动、微小及垂直领域公司增多、传统产业细分结构谋求变化、年轻人职业选择方式悄然生变。我们一直强调,现在的梦想加还只是‘0.6版本’,我们希望梦想加所追求的对办公环境对创造升级,是站在未来的潮流上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