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国钢结构住宅发展高峰论坛”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会议期间,记者随专家们前往国内在建最大钢结构住宅——杭萧钢构万郡·大都城项目调研。
虽然三期工程正在进行中,但却没有人们印象中的尘土飞扬和机器的轰鸣声。
“三期工程丝毫不影响我家的生活。每天看着在建建筑一层层地像搭积木一样长高,很养眼。”家住在二期的方先生对记者说。
正是拥有了集房屋设计、部品制造、工程管理以及房产开发于一体的钢结构住宅完整产业链,杭萧钢构深耕细作,深入推进钢结构住宅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并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体系”应用在万郡·都城项目,住房质量得到业主认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对记者说,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环保、节能、减排、降耗、缓解生态压力等优势、符合国家战略;响应国家号召、消化过剩钢铁产能、藏钢于民、藏钢于建筑;减少劳动力资源占用、促进农业人口向产业工人转变、提升城镇化水平;协助政府完成工业化绿色建筑指标。
记者现场了解到,钢结构建筑不仅考虑了工程承载能力,而且兼顾了生态承载能力;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它不仅满足建筑功能的各种需求,还能有效处理“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其在党和国家产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位置。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在参观万郡·大都城时说,采用最新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住宅体系的三期项目,解决了凸梁凸柱等问题,用钢量下降了,让住宅更舒适、更美观、更环保。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工苗启松、同济大学教授陈以一、专家柴昶等一边参观一边评价。他们认为,从施工工艺看,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是“创新”、是“协调”;从环境保护看,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是“绿色”、是“节约”;从运行与管理看,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是“开放”、是“共享”。因此,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建筑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与发展的开创性贡献,翘首可待;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的绿色环保、舒适安全,必然带给人们“诗意的栖居”。
“钢结构的构件基本在工厂生产,现场通常只需进行紧固件和螺栓的安装,施工期较短。一般轻钢项目工期3—6个月;重钢大项目,工期约1年;只有亿元以上的超大型项目,工期才会超过一年。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30—50层的钢结构工程可以缩短施工工期8—12个月左右。”
正如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杨强跃所说,钢结构建筑可以降低施工现场的尘土、减少建筑垃圾,实现高效预制和装配技术组装。其绿色环保性能不仅体现在其建筑的过程中污染和噪音较少,还体现在其很高的回收再利用率上和运行过程中较低的碳排放上面。钢结构的建筑在寿命终点几乎可以被全部的回收再利用,而且钢材的强度和性能不会有下降,这是其他类型的建筑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