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韩义雷
“2014年,国家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0.9%。”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翟立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高新区已成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30%、40%、50%,翟立新用了3个百分比说明“高新区发展成就得益于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区聚集了全国30%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4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50%以上的企业发明专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也坦陈,“当前,制约高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依然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尽管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投入水平、产出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但总体来看,高水平、原创性的成果偏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不多,产业高端化、集群化效应还不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翟立新说,“作为科技的集聚地、创新的孵化器,高新区要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勇做示范,着力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
有效供给不足瓶颈如何破?
国际市场低迷和国内消费不旺,正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设置路障。国家高新区也不能置身事外。
中关村、深圳、杭州、成都、东湖、西安等一些高新区,在外部发展环境不利情况下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但翟立新同时发现,一些高新区近两年的增速、利润等指标较以前年份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一正一反的对比,在翟立新看来,最终要归结于科技创新,“持续投入、厚积薄发,使一些高新区保持了十分旺盛的创新活力;而产品档次不高、有效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不够,让一些高新区发展受挫。”
“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翟立新说,做好“高”这篇文章,高新区要下大功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翟立新认为,高新区要支持骨干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持企业引进并购海外先进技术和企业,重视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研发机构,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上勇担重任,在重大原始性创新上有所作为。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引进生产能力并不等于掌握了先进技术。”翟立新说。
新产业占比不高怎么办?
改变新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正是高新区做好“新”文章的发力点。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滚滚浪潮中,高新区要更加重视瞄准产业变革趋势,培育发展新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翟立新很清楚,“目前,从总体上看,新产业在高新区产业结构中占比不高。”
“新产业的增长还难以抵消传统产业下滑的影响,培育发展新产业的空间和潜力很大。”改变这一局面,翟立新谈到了两个重要方向。
第一个方向,培育新产业要重视“草根英雄”。
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的发明和产业化最初都是由小企业完成的;世界上,成功的领军科技企业也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
在翟立新看来,高新区要转变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重点的传统“招商引资”发展模式,更加重视“招才引技”、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充分发挥市场的选择功能和小企业的试错作用。
第二个方向,培育新产业还要重视“老树发新枝”。
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翟立新认为,高新区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产品升级、服务拓展和跨界融合发展;支持大企业借助互联网等手段集聚创客资源,形成在国内具有引领性、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翟立新说,“传统产业借助高新技术和互联网也能够焕发新活力。”
靠什么点燃科技创新新引擎?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靠什么点燃这个新引擎?
翟立新回答:“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创新大会上说,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此前,他曾明确指出,改革就是点燃科技创新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翟立新说,“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必须以更大勇气、魄力和担当深化改革。”
对此,翟立新认为,“高新区要针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推出差异化、可操作、务实管用的政策。”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翟立新认为,“当前要以高水平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高技能人才和以‘新四军’为代表的创业人才为重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让高新区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人生梦想、创造社会价值的乐园。”
推进管理创新也是重中之重。翟立新说,高新区要强化“小政府、大社会”管理特色,增强专业化、公共性服务能力,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社会管理、生态建设的关系,不断探索科学、高效、规范的管理新模式。
“要遵循小企业和新产业培育发展规律,避免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翟立新认为,“各地政府要以落实‘高’和‘新’的要求为主设计业绩考核‘指挥棒’,赋予高新区更大的创新灵活性和发展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