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
宋讷和他的“毛坦厂”
宋讷管理下的国子监比今日的“毛坦厂”更可怕。

■桂下漫笔

    文·胡一峰

    高考前后,常有“高考工厂”传出,前几年的衡水中学,今年的毛坦厂中学。此前,还有一些媒体报道过“考研专业户”的大学。舆论对“毛坦厂”的评价,颇不相同。这些,都让我想起明朝的教育大臣宋讷来,他也曾把大明国子监办成了“毛坦厂”。

    宋讷是河南滑县人,《明史》上说,他为人稳重,学问又好,读书十分用功,“尝寒附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工作也卖力,晚年在病榻上,“口不及家事”,心里想得全是工作,绝对是大明帝国的一枚好员工。翻翻当下的教育史著作,与《明史》大体一致,对宋讷作了较高的评价,“宋讷性稳重而有主见,学问很渊博”。“办学认真负责,制定的校规特别严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很严。”“宋讷是为明朝的大学教育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育家”。宋讷老家河南的地方史志,评价则更高。总之,宋讷主政国子监,为明帝国机器之运转,锻造了不少人才,维系朱家江山,宋讷功不可没。

    不过,明史专家吴晗先生笔下的宋讷,却是另一番面目。吴晗指出,宋讷的国子监,其规矩不但是“严”,而且严到了残酷的地步。比如,学生不许对人对事提出批评,连饮食的好坏也不许随意评论,禁止学生搞小组织,甚至班与班之间都不许来往,更别提什么“同学会”了,至于出外游玩、酣歌夜饮、会食喧哗,这些在今天司空见惯的举动,在当时都属于重罪。而最严酷的一条则是“敢有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地面充军。”

    吴晗认为,这一条的解释十分宽泛,无论是语言、文字、行动上的不同意或者批评,包括不满于国子监的教育管理现状、要求改变的,都可以按此论罪处罚。而这一条的起草者就是“铁腕校长”宋讷。宋讷管理国子监的那几年,学生走投无路的不少,有的人被强制饿死,有的人则上吊自杀。对于这些以死抗争者,国子监还要当面验尸,才准收尸。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宋讷的做法,激起监生们的抗议,国子监工作人员金文徵也向组织上检举了宋讷的粗暴行为,但皇帝坚定地站在老宋一边,为他撑腰。金文徵等只好采取“曲线救监”的路线,和主管帝国组织干部工作的吏部领导商量,发文件让宋讷到龄退休。这一年,宋讷已经七十五岁,按照明代干部管理规定,确应提出告老退休。但宋讷在朱元璋面前摆出革命者永不退休的架势,说自己并非真心告老,只是被迫无奈。朱元璋本就欣赏宋讷,这下子勃然大怒,把金文徵等几个发起“逼退”的官员统统杀头,而宋讷依然留任。

    第二年,监生赵麟写大字报抗议虐待学生,按前文提到的规矩,应打一百大板,发配充军。但朱元璋干脆把赵麟给杀了,还在国子监门前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这届学生这么不行,让朱元璋格外怀念已经离开的帝国好干部。有一次,他对国子监师生全体训话,深情缅怀了宋讷。“先前那宋讷做祭酒呵,学规好生严肃,秀才每循规蹈矩,都肯向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后来他善终了,以礼送他回乡安葬,沿路上有着司官祭他。”接着,又对当时的国子监干部队伍提出严厉批评,“近年着那老秀才每做祭酒呵,他每都怀着异心,不肯教诲,把宋讷的学规又改坏了,所以生徒全不务学,用着他呵,好生坏事。”

    根据吴晗的研究,这个以残酷著名的宋讷,在明代的国子监祭酒中,确实是一个“特例”,其他的不是得罪放逐,便是被杀。最后,朱皇帝重申,宋讷的治学传统必须得到全面继承,有胆敢违背的,全家都发配到“烟瘴地面”去。不仅如此,今后的学规还要更加严禁,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和告密,举报不听话的“坏学生”,“敢有似前贴没头贴子,诽谤师长的,许诸人出首,或绑缚将来,赏大银两个。若先前贴了贴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绑缚将来呵,也一般赏他大银两个。将那犯人凌迟了,枭令在监前,全家抄没,人口迁发烟瘴地面。”

    如吴晗所说,朱元璋看好宋讷,《明史》高调评价宋讷,是因为宋讷把国子监办成了批量培养帝国官僚的工厂,朱皇帝看到一批批驯服工具从这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当然要对操作员宋讷大加赞赏了。而吴晗批评宋讷,则是认为宋讷的做法,把学校变成了“集中营”,生产的只是些绝对服从、无思想的奴性官僚。

    写历史有时候像翻烧饼,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尤其是如此,昔日被捧为圣徒、后来被斥为野心家的史不绝书,而当年被视为刽子手,后来被尊为好模范的也大有人在。虽说事易时移,对人对事之评价因时而化,未必全为虚妄之言,但也折射一时代之社会风尚与人心向背,而舆论之偏重,也多少预示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宋讷应作如是观,“毛坦厂”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