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6.2%,较2010年提高近90%。目前,全国达标科技馆总数达155座,123家科技馆免费开放成效显著……
这是6月22日记者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得的消息。
五年来,我国不仅超额完成“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的预期目标,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成效同样显著。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指出,深化工人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民工春潮行动等举措,筑牢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人力基础;科普惠农,则充分发挥了11万农技协组织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得以普及推广;及时回应雾霾、核电站、PX项目等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营造了创新创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部门从2010年的23个扩大到33个,先后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共建协议,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并与所辖地市签署相应目标责任协议。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各方共同参与的科普大格局由此形成。
2010—201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由650个发展到1045个。教育部副部长郝平透露,将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使科学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比如,在小学开设专门的科学课,加强儿童科学启蒙;修订中小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等。
推动行动实施重心下移,将是补齐全民科学素质短板、甚至助力打造高素质产业大军和大国工匠绕不开的命题。目前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农民占比仅为1.7%。为此,农业部制定《“十三五”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妇女、农村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种养技术、生产经营、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3.9亿元,计划培训100万人。”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
未来五年,我们如何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的跨越式发展?
尚勇给出的答案是,首先要如期实现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的目标。这不仅要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上下联动协同推进,还要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其次,聚焦重点,以带动公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以社区居民和农民为抓手,实施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采取定制培训、精准帮扶等有效手段,提高科学生产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制定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标准,推动科技教育进教材、进课堂;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关键,不断提升科学意识和科学决策水平;以城镇劳动者和产业工人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教育和科学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