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2日 星期三
曹红丽:收纳,一场和过去的恳谈
文·本报记者 许 茜
曹红丽

■乐活家

    一间待收纳的房间其实是过去最好的写照,照出了你我最自然的状态。整理的一件件物品看似只是位置的移动,却给我们一个机会,发现我是什么样、期待的生活在哪里。

    周六晚8点,曹红丽终于从“衣山书海”中腾挪出来,离开初具“规模”的房间,告别了客户,揉了揉阵阵酸痛的胳膊,披星戴月回家。

    平日里,90后曹红丽是一名初出校园的平面设计师,而到了周末她便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收纳师,穿梭于南京市内的一户户人家,一摆一放,演绎着收与纳的故事。

    你想活成什么样

    每当曹红丽走进一个待整理的房间时,她脑中第一反应不是该如何下手,而是借由物品想象它们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她看来,物品自己会“说话”。

    “房间内的物品摆放,是散乱的,还是有序的;色调是明快的,还是稳重的。这些都会告诉我,它主人的生活样态。”

    通常观察一番后,曹红丽便会和客户聊聊他们“理想的生活”。“通常找我帮忙收纳的客户,其实他们潜意识里渴望的可能不只是整齐、干净,更希望出现一种从未有过的新样态,但他们自己也许不自知或者不知道如何实现。”

    曹红丽对记者说,曾经有位年轻的女孩找到她,说自己喜欢简约的生活:生活厉行节约,物品尽量单色系,与花草为伴。“听到她的描述,我就开始构想她的日常该是什么样的,紧接着收纳也就顺着这个思路构思出来。”

    然后,曹红丽会让客户选出想要留下的东西,再把握物品的整体数量,接着固定物品的位置,最后使物品物归原位。

    给家来场“新陈代谢”

    在收纳的过程中,曹红丽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引导客户留下心动之物、“送走”不用的东西。

    “很多人会担心未来如果需要这件东西,该怎么办?但是否想过,这些担心过的事有多少后来会真的发生?同样那些你不舍得‘送走’的物品,真的用过几回?”曹红丽说,这种忧虑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要从物品入手更好地活在当下,而不是顾虑未来。

    “大多数人总往家里拿东西,却很少定期处理东西,这就造成东西越来越多,占据了生活空间,我要做的就是给家‘排毒’。”曹红丽说,不仅是人,物品同样需要“新陈代谢”。

    在曹红丽眼中,收纳颇有几分哲学的意味,“心随境转”等词句不时会冒出来。“收纳不是简单地归整物件,更是回顾过去,看看从过去到现在这一步步如何走过。”

    物归原类是关键

    一件衬衫,四步便折成一个“卷儿”;衣服按照季节、薄厚依次排列叠放在柜中……经曹红丽整理过的角落,果然焕然一新,但问题来了,收纳后的房间再乱了可怎么办?

    “基本上我整理过的房间不会再变乱,就算会乱,最多5分钟,就可收回原状。”曹红丽自信满满。

    就5分钟?我读书少,收纳师你可别骗我。

    这神奇“5分钟”的关窍就在于——物归原类。“由于物品是按类收拾的,所以即便后来客户将东西乱放也不用担心,找到归类的位置,放回就好。”曹红丽解释道。

    未来,曹红丽希望自己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收纳,它不仅是对物品的排列组合,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途径。“我们会和朋友、家人、同事聊天,但却很少和自己对话。一间待收纳的房间其实是过去最好的写照,照出了你我最自然的状态。整理的一件件物品看似只是位置的移动,却给我们一个机会,发现我是什么样、期待的生活在哪里。”曹红丽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