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难民代表队”的奥运精神
文·杨 雪

    莫名,我对奥运会的热情自从2008年达到高潮之后便开始衰减。如果不是看到一则关于“奥运将现首支难民代表队”的新闻,恐怕都想不起来2016年里约奥运会还有两个月就开幕了。这支由难民组成的代表队将以“难民奥林匹克运动队”(Team of Refugee Olympic Athletes)的名义参赛,运动员不代表任何一个国家,当他们入场或者获胜时,随之而起的将是奥运五环旗和奥运会歌。

    “难民代表队”的诞生触动了我对奥运麻木久矣的神经。突然想起那个趴在海滩边可怜的叙利亚小孩,耳际传来周董经典反战曲目的浅唱低吟——“孩子们眼中的希望是什么形状,是否醒来有面包当早餐再喝碗热汤……是否院子有秋千可以荡口袋里有糖……”现在,对于这些来自索马里、南苏丹、叙利亚等国的青年来说,“希望的形状”也许就是有机会凭借渴望和平的奥运精神,向6000万难民发出希望的信号。

    2000多年前,在古希腊催生奥运会的正是由于人们厌恶连年不断的城邦战争,渴望和平,希望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以神的名义实行休战,减少战争,摆脱灾难。现代奥运会以来,除了大规模战争停办之外,许多国家都曾由于各种政治原因抵制奥运会。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一些公开宣布抵制奥运会的国家并没有禁止本国运动员参赛,但在运动员入场和获胜时,用的也是奥林匹克五环旗和奥林匹克会歌。在战争背景中产生,同时又寄予了人们对和平的憧憬,奥运会在这种相互矛盾和制约的关系中延续至今。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一路走来,中国不断刷新着作为一个新兴体育强国的形象。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奥运赛场上的竞技,似乎也向着角逐国家话语权而倾斜,在这方面我们亦是领跑在前。而有关奥运精神和举国体制之间,好像总也论证不出一个着力有效的平衡点。

    “难民代表队”所代表的奥运精神,让我感动之余想到那个对中国奥运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32年,也是在洛杉矶,刘长春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的大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民族向世界展示了不甘屈辱、不甘落后的凛然气节。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