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2日 星期四
西行“山海经”
——青岛市与安顺市合作发力科技脱贫攻坚战

    □ 本报记者  王建高

    一个是贵州深山中的安顺,一个是黄海之滨的青岛,“精准扶贫”的提出,让山海间的眷恋更深情。

    5月7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带领青岛党政考察团前往贵州,提出青岛市每个区市结对帮扶贵州省安顺市的1—2个贫困村,共帮扶14个贫困村。

    青岛市的帮扶不仅“授鱼”还要“授渔”,2013年以来,青岛市共投入安顺市对口帮扶资金1.01亿元,实施农业扶贫产业园区等各类项目138个,截至2015年底,安顺市已引进青岛投资合作项目签约项目40个,投资额137亿元。

    从单向到双向、从输血到造血、从政府主力到社会多元参与,对口帮扶的“山海经”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探索出可做示范的精准扶贫路。

    一个企业带动一条产业扶贫链

    “世界的钡盐在中国,中国的钡盐在贵州红星”。1999年4月,由东西部合作的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安顺市。如今“红星”自主研发出电子磁性材料、橡胶塑料助剂、天然植物提取等三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其中生产的碳酸钡和碳酸锶占世界产销量的1/3,成为首家东西部结合在西部地区上市的公司,1+1﹥2的效应堪称中国科技企业扶贫开发和共赢发展的典型。

    一个科技企业带动一条产业扶贫链。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红星”相继在贵州、重庆等地建起子公司、投资相关企业近20家,投资总额25亿元,年产值增长10倍,实现当地就业1.5万人,职工人均年收入从5800元增至3万多元。

    红星带动了一批科技企业接踵“西南飞”,为服务这批“潮涌”,青岛市出资1000万元建立企业融资担保政策平台,推动企业开拓西部市场。近3年来,青岛市200余家企业赴安顺考察、洽谈投资项目,已达成西秀区健康生态产业园、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等40余个合作项目,计划投资200余亿元。

    一系列优势塑成“千亿级”产业园

    日前,由青岛市政府投资约5亿的城市综合体服务中心项目在安顺竣工;青岛合府华生投资有限公司、世界500强德国巴斯夫公司与青岛宏达塑胶总公司共同投资1.5亿元的安顺华联宏达可控性生物降解膜项目等等40余个项目与安顺达成合作协议,落户青岛安顺产业园区,计划投资200余亿元。贵州西秀经济开发区自2013年9月被确定为青岛安顺共建园区以来,入驻企业18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43.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4亿元;新增税收3.9亿元;从业人员13910人;新增入园企业37家;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3.4亿元。

    青岛安顺两地以产业园区共建为重要抓手,合作引导青岛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先进要素与安顺特有优势嫁接,打造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一批合作示范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青岛市企业与安顺市达成投资合作项目51个,投资额175.6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13个,计划投资28.8亿元。

    多轮挂职激活人才智力“储备池”

    3月23日,青岛九中与安顺市平坝区一中的友好合作签约。至此,近三年来,青岛安顺两地150余所学校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青岛市教育局分别选派市教师科技专家、学科研究员等12人赴安顺开展教学科研和交流活动,推进职业教育合作,协调青岛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安顺学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对口帮扶。为使安顺市基层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发挥青岛市教学科研资源优势,通过挂职、科技培训、干部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展教育领域人才、卫生领域人才、干部教育培养合作,为安顺市对口部门举办了20余批次以扶贫、农业、行政管理等为主题的基层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1000余人次。山海情深,青安共赢。在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中,青岛市与安顺市正在搭建“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转型升级”的新型协作平台,为推动两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