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丽丽 唐 婷
“哇,我看到恐龙了,还是三角龙!”在恐龙世界大冒险展台,戴着类似眼镜的特殊装置,一个小女孩仿佛置身于恐龙生活的中生代世界,兴奋地跟妈妈描述她看到的情景;智能机器人“小优”的姐妹产品“大优”,唱着《小苹果》跳着舞,它不仅有“眼睛”——摄像头,“耳朵”——拾音器,能说会看,还有一双形态和结构与人类手臂很接近的机器手,惹得来参观的小朋友也手舞足蹈起来……
14日上午,2016年全国科技周北京主场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启幕。在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体验到高大上的航天员出舱、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模拟演示项目,还可以与机器人对话、开展各种健康检测、带上移动VR眼镜感受虚拟世界的美。“这就是一场免费的科普盛宴,让我们大开眼界。”北京昌平南口铁道北小学五年级学生苗碧洲说。
模拟飞行体验 有惊无险
“这个真是太好玩了,犹如身临其境,你也来试试吧。”刚从飞行战斗模拟器上下来,苗碧洲就忍不住向同学推荐。
“我刚刚参加的战斗是机器人攻打纽约,美国士兵在拼命保卫,各种细节都很逼真,比如机器人把士兵打败后往前那一吼,跟真的一样。”苗碧洲说,从小就对科技感兴趣的他在学校就自己动手做一些编程游戏,这使他对细节格外关注。
“大家感觉很逼真,这主要是虚拟现实(VR技术)的功劳。”军事博物馆科普工作负责人游云介绍,VR技术带来的沉浸感与代入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通过方向盘与摇杆独立操控飞行,驾驶舱会根据操控匹配720°无死角转动。此时,除了要应对敌军,还要克服失重、旋转带来的不适。
不远处,同样受欢迎的还有爬壁机器人,通过简单的按钮操作,机器人正在不停地爬上爬下,时不时伸缩探头。
“这款机器人主要在楼宇、飞机等比较高的地方进行侦查作业。以楼宇反恐侦察为例,可以让机器人通过城市楼宇建筑外表面潜行至事发地点,其搭载的摄像头可将室内人员情况的视频无线发送至指挥中心,为安全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工作人员介绍说。
科学重器 难得的亲密接触
“快来看,这个瓶子里有好大一只螃蟹!”一个小女孩惊喜地招呼同伴一同来看。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螃蟹,它的学名叫多刺仿石蟹,生活在冲绳海槽水深996.9米的地方。把它带到我们面前的,是一艘名为“科学”号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想一睹“科学”号的真身,或许并不容易。在科学重器展区,按1∶50比例制成的微缩版“科学”号模型,能让你近距离感知它的魅力。蓝色的展台上,一艘上白下红的船模醒目地立在上头,船身上写有“科学”字样,船尾红色的绞车正在一上一下地运转着。紧邻船身的,是按1∶3比例制成的“发现”号科考型ROV水下机器人模型。
“‘科学’号配备了先进的探测系统,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航程超过8万海里,已完成多项国家重大海洋科考任务,获取大量珍贵海洋资料,《自然》杂志曾两次报道,认为‘中国已完全具备开展深海研究的能力’。”中科院海洋所工作人员孙永坤在展台前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轻触大屏幕,一只鼓着乳白色透明羽翼的蝴蝶出现在眼前。定睛一看,下面标注着:木蝴蝶种子,原来是植物标本。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展台前,透过大屏幕,你可以看到许多难得一见的植物标本图案,像形如刺猬的野胡萝卜果实、带着两只长翼的东京龙脑香果实、宛如肾形的罂粟种子。细读图案旁附注的文字介绍,更是让人“长知识”。
包括“科学”号、西南野生生物种质库等在内的大科学装置,是一些大型复杂科学的研究系统,不仅是开拓科学前沿的重器,更是彰显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以往较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它们,今天以模型、沙盘、互动视频等形式,一一生动地呈现在“科学重器”展区里,让爱好科学的人们流连忘返。
“一带一路”科普驿站 感受别样科技魅力
“这个真是太难了,怎么也下不好。”说这些话时,西黄村六年级学生崔梓垚正在玩“独立钻石”游戏,尽管今天北京的最高温度只有十几摄氏度,他却急的满头大汗。
“独立钻石”是源于18世纪法国的宫廷贵族单人棋游戏,与中国人发明的“华容道”、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并称智力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之一。其类似中国跳棋,但不能走步,只能沿横、纵方向跳,并且把跳过的棋子吃掉,剩下棋子越少越好。
“太锻炼逻辑思维了。”崔梓垚说,尽管他是跳棋高手,但面对“独立钻石”,他似乎有些无奈。
与此同时,来自青岛的王昊成小朋友则是被华容道困得抓耳挠腮。“果然是三大不可思议的游戏,真不是一般人玩的。”他笑言。
尽管如此,匈牙利的“让我们在家里制作黑洞”“筒仓音乐”、德国化学分析技术互动展、“从零到灵”——“一带一路”科技发明进步历程展……这些项目着实让读五年级的王昊成开了眼界。“以前在青岛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也更加激发了我对科技的热情。”已然是创客的王昊成感慨地说。
(科技日报北京5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