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3日 星期五
从“寒冬”如何走向全国第一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创新发展之路
朱志敏 本报记者 丁秀玉

    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填补世界电缆行业产品空白,抗水树中压乙丙绝缘电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及医疗用高压软电缆、35kV无卤耐扭风能电缆、船用岸电电缆填补国内空白……一项项高技术含量的特种电缆持续不断地推出,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这家有着49年历史的专业化电缆生产企业,掌握着行业领先的线缆研制技术;过去五年连续实现销售额超百亿元;2015年,绝缘线缆企业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九;2015年,上上电缆董事长丁山华斩获“2015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2016年3月,上上电缆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实现了常州在国家级政府质量奖项上零的突破。

    “寒冬”里选择大手笔技术改造

    “技术创新和人才管理是上上电缆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点。”上上电缆副总经理刘雄军如是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内企业都在想办法减产度过寒冬,丁山华却决定进行上上电缆历史上最大手笔的技术改造,总投资额达23亿元。丁山华认为,只要坚持自己确立的“精、专、特、外”战略方向:“精”即依托技术创新,实施精品工程;“专”即以电线电缆作为唯一产业,一心一意走专业化发展;“特”即研发特种电缆,高端制胜;“外”即替代进口,扩大出口,提升中国电缆国际影响力。把质量视为生命,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就能实现超常规发展。这次技术改造和升级,帮助上上电缆实现了“弯道超越”。

    “‘十二五’期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刘雄军说,2015年,上上电缆投入近4000万元新建技术中心大楼投入使用,新技术中心大楼占地约6000平方米,配备了国际一流的材料分析、可靠性研究等检测仪器设备,集设计、中试、检测为一体,是目前国内电缆行业规模最大、研发设备最先进完善的电缆及材料技术研发平台。为企业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提供有利支撑。2015年,上上电缆销售额达到128亿元,这128亿元全部来自电缆产品销售。

    搭建高端平台集聚创新“金凤凰”

    作为以创新取胜的企业,上上电缆为研发人员搭建了一流的高端研发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上上已全面建成以“一站两中心”(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省特种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人才发展载体,以此筑巢引凤。“我们确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柔性创新机制,实现了校企人才、项目、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上上电缆技术中心副主任王雪松说,目前,上上电缆已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哈尔滨理工大学、美国杜邦、美国陶氏化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中心已吸引了一批行业专家及领军人才的积极加入,从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到外聘的教授、外国专家等,上上技术研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开展电缆技术的基础性和前瞻性课题的研究和积累,上上电缆积极抢占该领域技术制高点,为解决目前我国重点发展领域用特种电缆及材料的基础、重大、关键或共性技术难题,突破垄断,实现国产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留住优秀人才,上上电缆在薪酬、福利和上升通道上都进行精细化管理。“开放、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研发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真正实现了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上上电缆集团办主任陈旭浩说,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实施“三个一”工程,即“每个项目开发负责人要心里想一个项目,眼里盯一个项目,手里抓一个项目,做到储备一批,开发一批、转化一批”。为此,上上电缆大胆探索并完善企业要素分配机制,实施技术进步激励机制,并制定了《新产品、新材料开发激励管理办法》、《科技进步奖励管理办法》、《技术人才津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体激励制度。同时,对于实现市场销售的新产品研发组负责人,企业按一定比例给予激励。与此同时,企业积极为大学生员工解决住房问题,企业花巨资在市区购买了商品房,符合条件的员工可免费居住,到一定年限可获得住房产权。在生产一线,2000多名员工工资日清日结,并全部上墙,评上职称的员工还能得到额外津贴。

    “不求规模最大,但求素质最佳”。近半个世纪漫长征程,上上电缆始终专注电缆研制,用卓越的品质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6年,面对“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及“互联网+”及“国际创新合作”等新的时代背景,上上电缆将凭借这份可贵的专注,不断续写民族实业发展的新篇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