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一汽第一名职工
□ 吴庆时

    “小、土、群”汽车工厂设计的探索。1958年大跃进,因市场急需拉动,各地小汽车厂纷纷冒出来。当时一汽的中型车供不应求,“缺重少轻”更加严重,轿车是空白。于是出现南汽仿制的嘎斯51(跃进牌),济南仿制的斯柯达(黄河牌),北汽的吉普车,上海的三轮车,沈阳的轻卡等。上海和北京也都生产过轿车,产品品质不高,产量也低,成本却居高不下,市场仍有人买。据统计,全国各地冒出的汽车厂、组装厂、改装厂、零部件厂不下300多家。

    为帮助改进这些工厂水平,陈祖涛带领工厂设计处人员到南汽、沈阳、武汉、北汽等几个重点厂做现场设计,取得一些经验。例如,汽车大梁在一汽是用3500吨压床一次压成,在南汽则是用几百吨油压机分三段,经七次压成,到沈阳汽车厂则改用八个200吨油压机自制大压床,一次压成。此外,喷漆烘干也用上了悬挂运输链,发动机和齿轮加工质量控制也有改进。

    但采用先进技术大批量生产是汽车行业的规律。“小、土、群”道路劳民伤财,终究走不下去。1960年,全国生产汽车1.6万辆,其中一汽1.49万辆,各地小厂加起来也才1100辆。后来汽车局以胡亮为组长,带队整顿“散、乱、差”现象,逐步形成上海、南京、北京、济南等基础较好的几个基地。对北京汽车工业的调整,陈祖涛曾建议整合“北汽一条街”的汽车配件资源,确保北汽项目,得到李富春和薄一波中央领导的批示,取得既快又好的效果。

    主席在问过陈祖涛学的什么专业后,在他的记本上写下“机械学很重要,学好了有用处”,“光明在前,同志们奋斗”两句话。陈祖涛一直当做宝贝,保留到现在。

    我于1958年调入汽车工厂设计处,才与陈祖涛直接接触,但对他的传奇历史却早有所闻。一汽建厂初期,干部学俄文成风,人手一册《俄华大辞典》,词典编者就是陈昌浩,也就是陈祖涛的父亲。后来听说陈昌浩居然是指挥千军万马,叱诧战场的大将军,人们很难把他和一位语文学者形象结合起来。

    大概是1957年一汽建厂周年日,斯大林厂厂长和饶斌通电话祝贺,一汽全厂直播,实时翻译就是陈祖涛。在工厂设计处职工大会上,陈祖涛讲话时常会蹦出几句俄语,还问这句中文怎么说?报纸有篇社论提倡对工作要抓的狠,有一次,陈在会上一边握拳举手造势,一边大声说对工作要“抓的狼”,引起哄堂大笑。

    反右运动后,又来过一次“拔白旗”。一汽当时重点批判对象,一个是从美国回来的孟少农,一个就是从苏联回来的陈祖涛。总厂的批判会我没有参加,工厂设计处的多次批判会上纲上线气氛凝重,但缺乏具体“罪状”,只罗列一些陈祖涛在国际儿童院和某些老革命子女往来以及上鲍曼大学的情况,批判虽是虚张声势,但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批判。

    批判会后,陈祖涛仍像平常一样狠抓工作,大家对他也有了更多了解。后来才知道,陈在挨批时,郭力经常在晚上把他找到家里,一边喝酒,一边用自己的经历开导他,要正确对待政治运动,这样年轻的陈祖涛才能经受住考验,照常工作。

    运动后工厂设计处支部书记和处长关系紧张,总厂党委组织部长亲自到工厂设计处召集专门会议,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会上不乏同情陈祖涛的意见。说到最后,支部书记补充了一句“上面有布置,我也不得已…….”会后,有人说支部书记的这句话违反组织原则,不过更多人则认为,这是一句大实话。

    (连载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