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纳恩博:用创新“砍”出来的平衡车老大
本报记者 张 晶

    ■“弯道超车”的创新动力 

    2015年4月,纳恩博全资收购两轮平衡车鼻祖赛格威,实现了角色的重大转变。手中握有平衡车领域95%的专利技术,这让纳恩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

    “在并购的400多项行业核心专利中,最核心的几项仍有几年到十年不等的有效期。”纳恩博总裁王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14年9月,赛格威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发起337调查,起诉包括乐行、纳恩博在内的5家平衡车公司侵犯赛格威专利。今年3月1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未经许可的平衡车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签发了普遍排除令。在赛格威专利有效期内,除赛格威&纳恩博外,全球其他平衡车厂商的产品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从起诉倾权到握手言和,王野对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并不感到意外。“纳恩博和赛格威的产品分别面向ToC和ToB,并不冲突,技术有同源性,合作有互补性。这次收购是两个强者之间的对话,能够实现双赢。”

    2012年2月,公司创立。短短3年多,纳恩博何以如此快速地成长为一个业界强者?王野直言,砍成本“砍”出来的。

    公司创立之初,纳恩博创始团队在做行业分析时发现,赛格威生产的平衡车卖8万元一台。“我们觉得这个东西不该卖那么贵,如果能把它做得非常便宜,让老百姓能买得起,短途代步出行,在交通日益拥堵的大城市,它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王野说。

    从风行者系列到九号机器人系列,纳恩博生产的平衡车从每台3万多元降到1万多元。2015年10月19日,小米与纳恩博联合发布九号平衡车,每台售价1999元,仅为同级别产品定价的1/4。11月3日,九号平衡车上线销售,几分钟就售罄。今年,纳恩博又推出了九号单轮平衡车,京东众筹预售价最低仅需999元。

    王野把成本降低归结为三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大批量制造,三是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直销模式。他认为,降低成本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技术创新。王野举例说,之前的平衡车使用了高速伺服电动机加齿轮箱这样一个传动装置。齿轮箱的成本大概在2000元左右,如果保留这个装置,九号平衡车的售价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低于2000元。“我们用了直驱电机,省掉了齿轮箱。这个改变有很多坑要趟,我们设计了很复杂的程序才使其得以实现。”

    “降低成本,把几万元的东西变成2000元,并且性能没有或者没有明显损失,这需要很多技术创新来支撑。”王野认为,设计创新和工艺创新都很重要,对于整机或者设备生产行业而言,设计创新更为重要。

    美国时间2016年1月6日,纳恩博全资子公司赛格威联合英特尔和小米科技向全球发布最新研发的个人机器人项目。当项目负责人蒲立打开开关,所展示的那台看似和其他产品并没有明显区别的“平衡车”,突然变身为一台有眼睛、会说话、有表情、能听懂指令的机器人。蒲立介绍说,赛格威机器人在平衡车上植入了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英特尔强大的计算单元、深度视觉摄像头和麦克风阵列等多种传感器,实现看、听、说的能力。

    “基于对短途智能交通的理解,我们生产出了非常有市场竞争力的平衡车。基于平衡车研发设计的机器人,我相信它也将非常有竞争力。它能在街区级的距离自主导航和行走,具备地图构建和室内室外的定位能力。在它深度定制的安卓操作系统开放平台上,开发者可以开发很多APP,适用于不同场景,如商业安保等。未来,它还会开放软件开发工具包给产业界,可以实现更多的用途。无论是平衡车还是机器人,我们的目标都是,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王野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