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3日 星期二
5%“花心”被掏空之后
——湖南常德西洞庭攻关特色种植植物朝鲜蓟全利用
本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刘欢 全必成

    朝鲜蓟,又名“法国百合”。当它盛开的时候,球状的形态,蒲公英似的花瓣,艳丽的紫色,甚是好看。它的花蕾,在欧美等国是被誉为“蔬菜之皇”的珍贵蔬菜。

    鉴于这种植物带来的商机,2005年,外销企业汇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它的种植引入了常德西洞庭。此后,公司加工新鲜花蕾制成的朝鲜蓟罐头畅销欧美。

    朝鲜蓟种植也让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饶有兴趣。管理区党委书记邹如龙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朝鲜蓟是洞庭湖区效益最好的冬闲种植作物之一。当地农民利用冬闲稻田、棉田种植,既不影响后茬作物,又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订单式种植,优良的收购价格,让农户的收益有保障。“亩产纯收入最少也在800元以上。朝鲜蓟种植劳动强度小,用工少,又避开了农忙时节,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邹如龙说。就这样,朝鲜蓟种植和产业被列入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对象。

    当地火了几年的朝鲜蓟种植,2009年遇上了瓶颈。那年,“空胫萎蔫病”致朝鲜蓟种植大面积减产。在湖南省常德市科技局等部门的介入下,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平喜作为科技特派员,应对导致朝鲜蓟大面积减产的植物疾病。

    “治病”之余,张平喜对这种植物既爱又惋惜。爱的是这种植物富含的高营养价值,为当地农业带来的“福利”。惜的是,5%的“花心”被“掏空”后,剩下95%的部分都废掉了。“这多可惜。作为西洞庭的特色农业产业,要是能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精深加工,让95%的部分能创造出最可观的经济价值多好。而且,也该让国人能吃得起、吃得到这种美味、高营养价值的植物。”张平喜如此想。

    这种想法,与常德市科技局和西洞庭管理区“一拍即合”。在常德市农科所、西洞庭管理区、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单位的协同攻关下,他们不仅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影响朝鲜蓟生长的重大病害,还持续展开了朝鲜蓟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上,种苗、栽培技术、新产品开发等研究。

    目前,西洞庭的朝鲜蓟产业,无论开发利用研究,还是栽培技术,都成为了全国的“老大”。经过多年的种植探索,西洞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朝鲜蓟种植基地、种苗培植基地、深加工基地。10年累计种植朝鲜蓟10多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5亿元,工农业利税1.5亿。

    4月26日,朝鲜蓟生物科技高峰论坛上,西洞庭管理区发布了近一年来的九大新品种,包括朝鲜蓟茶、饮料、泡腾片、洋蓟素速溶粉等九大精深加工的新品。甚至,还开发出了适合湖南人口味的朝鲜蓟辣泡菜,清爽鲜辣可口。

    “我们一直在全面的研究,我们已成功在实验室做出了组培苗,正在小面积试种。工厂化规模化组培苗生产后,可大幅降低组培成本。制种研究也已做了四年多。但因制种的技术上还有待加强,目前制出的种子发芽成功率还很低。还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撑。”张平喜称。

    在张平喜团队的努力下,目前当地农户种植平均亩产现已提高到500—600公斤。在高产攻关区的种植产量,已超过1000公斤。“国际种植朝鲜蓟现有平均水平在1000公斤左右。我们农户的种植技术方面的科普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张平喜团队起草了全国首例朝鲜蓟栽培技术操作流程,又精心编写了《朝鲜蓟高产栽培技术》,帮助当地种植户提高栽培技术。

    据悉,常德市科技局已连续支持项目6年,湖南省科技厅也给予了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我们和湖南农业大学已合作多年,进行朝鲜蓟植物提取和研发工作。去年,我们开始与中科院广州生物科学研究分院合作人体活干细胞实验,和湖南文理学院开展朝鲜蓟提取物护肝养肝功能的白老鼠测试实验。”企业董事长肖立安说。

    (科技日报长沙5月2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