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行动派
眼下,国内不少鞋服面料厂家为订单发愁,但位于莆田市的福建华峰集团的产品订单已经排到了2017年后,其自主知识产权品牌“Haptic”鞋面材料更是签到了2020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世界前三大著名运动品牌认证的面料供应商,难能可贵的是,华峰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产业巨头竞争中丝毫不落下风,甚至占据上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在于提高供给对需求的匹配性,着重解决技不如人、质量不高、品牌低端等短板问题。在福建,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华峰集团逆势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经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盛赞华峰是强化供给侧改革的典范事例。
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华峰集团的市场竞争优势、活力之源在哪?对于福建立足产业特色,提升区域竞争力乃至全国民营企业“破茧成蝶”有何启示?
专注“专精特”:鞋面一体成型“智能造”
一双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运动鞋,鞋面采用的却是新潮的3D打印技术,也看不到胶水粘合、针车缝合痕迹——由华峰自主研发的“鞋面一体成型工艺”,是运动鞋鞋面的一次重大创新。
“传统鞋面制作工艺有十几道复杂工序,不仅需要许多人力,耗费大量时间,还产生大量废料。”华峰研究院副院长李天源介绍,采用新工艺,只需布料成型、水性环保印刷等3道工序,使以往需要“拼接”的鞋面生产“一次成型”。
同时,针对纺织企业招工难度大问题,华峰加快开发运动鞋材智能生产系统,推进鞋材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使原先一个需要300个用工的车间,届时仅需1人,实现“智能制造”。
一次成型,节能环保,这双体现业内最先进的鞋面材料加工技术“创新鞋”,清晰地勾勒出华峰供给侧改革实践路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放弃常规产品市场,把目光瞄向高端鞋服面料领域,走自主研发高附加值面料道路。
华峰从供给端入手打造支撑发展的新机制,其领先的产品、技术、业态创新模式逐渐成形——以市场供需为导向,关注运动鞋服面料流行与发展趋势,推行“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建立开发和研发队伍,通过创新不断做精做专做强,每年开发新产品300多种,高品质、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成为核心竞争力。
2015年,许多鞋服面料厂商发展举步维艰,华峰集团却逆势而上,平均利润率比同行业企业高出10%。
拼抢制高点:搭建创新平台“补短板”
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吴立新团队联合组建“鞋服面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3D打印系列材料、技术的研发;与东华大学、中国工程院俞建勇院士及其团队合作,设立新材料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推进纺织材料制备、智能化车间的研发;先后在美国圣路易斯和德国纽伦堡设立产品设计中心,在全球拥有超过120人的设计与开发团队……
华峰集团董事长方华玉深有感触地说,华峰实现转型的核心经验,便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加大引进和培育人才、组建科技创新平台、壮大创新驱动内核。
当前,高端运动鞋对面料的科技含量和生产工艺要求很高,因此先进鞋面材料加工技术成为制鞋行业的制高点。然而,国内缺乏专业的运动鞋面料业创新平台,导致新型运动鞋面料研发发展滞后,影响了制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当看到,我省创新平台少、研发创新力量薄弱,这也是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要补的短板。”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说。为此,该省出台加快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选择具有研发基础的传统产业领军企业,近期新布局建设了5—10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峰运动鞋面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应运而生。
据方华玉介绍,针对新型纤维材料研制、新型成型技术开发等行业共性问题,该研究院将围绕先进运动鞋面料全产业链,建设从面料设计、织造到染整等完整的研发与中试设施,开展运动鞋面料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创新研发,以及测试分析、培训等公共技术服务,打造成为高水平的新型鞋面材料技术研究高地、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产业升级服务基地。
完善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华峰集团研发基地、华锦实业产业园、华峰运动用品科技产业园三大项目同步推进,加快推动华峰向世界技术领先、规模宏大的科技纺织企业集团迈进。
“培育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科技企业,是培植新经济发展动能、有效增加高端产品供给的基本落脚点。”陈秋立表示,将总结推广华峰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范例。把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整合强化现有的各类创新资源,合力破解产业高端发展技术难题,培育一批“专精特”的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全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