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里约热内卢4月19日电 为控制蚊媒传播以应对寨卡疫情,巴西正开展全国性灭蚊行动。不过有专家提出质疑,认为尽管巴西历史上曾有过成功的灭蚊经验,但在当前形势下灭蚊行动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巴西是受此次寨卡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而埃及伊蚊被认为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为此,巴西政府今年2月在全国发起“零寨卡”灭蚊动员行动。
但巴西国内一些专家认为,两个多月来灭蚊行动执行混乱无序,收效有限。他们指出,与几十年前相比,巴西的内外环境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很难再像当时那样通过大规模行动成功灭蚊。
上世纪中期,由于黄热病疫情肆虐,巴西大力开展消灭伊蚊行动,并于1958年宣布基本消灭伊蚊。但那次疫情过后,灭蚊力度逐渐下降,伊蚊数量又大幅增加。
“单靠到处喷洒杀虫剂远远不够”,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生物学和医学专家塞萨尔·马加良斯说,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化为巴西带来了大量游客和国际贸易往来,孤立的灭蚊行动很难取得效果,必须统筹各方面行动,加强边境控制。而巴西当前经济不景气、政治危机加剧,这些都是实施灭蚊行动的不利因素。
圣保罗大学教授何塞·卡瓦列罗也认为,与数十年前相比,这种全国性灭蚊行动需要更强大的政府领导力以及与邻国之间的协调,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灭蚊行动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继续灭蚊的同时,加强防蚊宣传,鼓励公众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等也很重要。
与巴西情况类似,同为南美国家的智利也曾在1961年宣布成功消灭伊蚊,但智利卫生部门日前确认,这种蚊子在本国消失几十年后,近日又重新出现。截至目前,智利已发现10例输入性寨卡病例,另有1例为本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