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5日 星期二
不朽的精神在天路延伸

    青藏高原以独特的自然环境被全球地理学家和探险家称为“世界第三级”。然而这种神秘、美丽的外表下,却暗藏着一个在公路修筑技术史上没有解决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

    为攻克这个世界性技术难题,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几代科研人员,四十年来矢志不渝,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用生命和智慧寻找着“天问”的答案,也用青春和生命铸炼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不朽精神!

    禁区求索

    上青藏高原别说搞科研,就是住下来,也是英雄好汉。刚登上高原,近一半的科研人员都头痛欲裂,四肢瘫软。有的人勉强吃几口饭,连饭带着黄水呕了出来。

    剧烈的高山反应考验着研究人员的毅力与忍耐力,为了藏区公路的畅通,他们沿千里雪山,搭好帐篷,砌好锅灶,安营扎寨。

    由于缺氧,科研人员常常头疼得厉害,但是每天又必须处理大量的数据,研究大量的新问题,头更是像被钢锯来回锯着般疼痛,这给许多人留下了后遗症。

    英才辈出

    “如果不是当成一项事业,没有人愿意去青藏高原!”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国家勘察设计大师、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道路工程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汪双杰说。“人生有很多制高点需要去攀登,必须跨过这座山,才能领略山峰的美。所以虽然有些困难,但我们必须去挑战、去完成!”

    章金钊,1988年踏上青藏线,在高原上行走了30余载。这位憨厚的汉子曾经说:“在这里,连空气都吃不饱,还有谁会去争夺享乐、待遇、名利呢?再说,我们这些专业的公路勘察设计人员不来研究,谁来研究?”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2013年10月,年仅55岁的章金钊突发心脏病离世,就在不久前他还跟妻子合计:“等我不忙了,就带你出去转转,好好陪陪你。”言犹在耳,人已西行。

    陈建兵,现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作为青年科技人员当中的杰出代表,十多年来,足迹遍及青海、西藏、新疆、东北等我国全部多年冻土地区,撰写的研究报告累计达百万字,已逐渐成长为交通行业公路冻土工程科研的第三代领军人才。刘戈、朱东鹏、樊凯、符进、马君毅、张斌等一批年轻人也在高原上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任重道远

    近5年来,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多年冻土科研团队先后承担与寒区道路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科技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27项,横向合作课题4项,其他科技项目8项,为青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铁路、漠河机场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

    团队集体于2010年被交通运输部授予“交通运输行业优秀创新团队”,荣获“2013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中国交建“青年安全示范岗”及“品牌团队”称号。他们的科研成果,“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寒区公路与隧道冻害预报和综合防治关键技术”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次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40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

    两千里路云和月,四十春秋风和雪。薪火相传的三代冻土科研人留下的,是筑路高原的成绩和几辆卡车也拉不完的数据资料,是拿下一项项桂冠的科研成果,更在雪域高原树起了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不倒的丰碑,也让不朽的“两路”精神在天路不断延伸……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