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
活熊取胆必须终止 研制替代品是出路
本报记者 张盖伦

    “以前,似乎支持活熊取胆和反对活熊取胆的,是站在矛盾的对立面;现在,我们能不能都站在‘一边’,一起面对活熊取胆这个问题。只有坦率面对,才能找到解决方案。”29日,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秘书长张小海在首届亚洲黑熊论坛上呼吁,活熊取胆的利益相关方能够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共同探索各方都能接受的多赢解决方案。

    这是熊胆企业归真堂去年年底寻求新三板上市之后,它基金第二次“喊话”,希望进行沟通。

    沟通什么?张小海认为,要知道各方的利益诉求,找到问题解决之道。在活熊取胆这一话题中,动物保护界和产业界总是以对立姿态出现。2012年,归真堂寻求A股上市,动物保护组织发起“狙击”。该事件不断发酵,上升为公共议题。当年,归真堂开设微博,第一条发言下,万人喊“滚”。

    公众态度很鲜明。根据零点公司29日发布的《中国公众对活熊取胆及熊胆消费态度研究报告》,97.4%的公众认为活熊取胆很残忍,83.9%的公众希望取缔活熊取胆业;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从未购买过相关产品,而其中九成以上表示,未来也不会购买或者使用熊胆制品。

    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文化中心主任郭紫仪直言,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她给出的建议,是要“止损”。如果熊胆企业不尽快“止损”,转换发展轨道,未来可能将前期积累下来的财富消磨殆尽。郭紫仪表示,他们可以义务为每一个愿意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熊胆制品企业提供咨询,帮助他们进行转型或者跨界。“不是无路可走,关键是看熊胆企业愿不愿意暂时放弃眼前的暴利,走出第一步。”

    终止活熊取胆,要怎么做?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分享了国外的经验。经验并非来自发达国家,而是我国近邻越南。越南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饲养黑熊,主要用于生产熊胆;2003年,越南与环保组织合作,推动养熊业退出;2005年,越南政府宣布禁止活熊取胆,邀请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协助执行禁令,要求养熊业主登记注册,对养殖熊进行芯片标记;已经养殖的熊可以继续饲养,但不允许繁殖。到2015年,越南全国养殖熊数量减少至1250头。

    纵观我国政府关于规范黑熊养殖和熊胆利用的政策法规,孙全辉指出,它们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监管越来越严格,限制越来越多。“活熊取胆产业在亚洲各国都在逐渐退出,这是大势所趋。我们目前应加大熊胆替代制品的研究,推进成果转化。” (科技日报北京3月2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