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
种葡萄的首席科学家
——访以色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首席科学家阿维·珀尔
以色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首席科学家阿维·珀尔。本报记者 冯志文摄

    ■今日视点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冯志文

    今年3月,在以色列科技和空间部启动的名为“影响世界的60项以色列科学发现展览”上,有一位叫阿维·珀尔的葡萄专家与以色列赫赫有名的诺贝尔科学奖、图灵奖得主及爱因斯坦、魏兹曼等科学家同列,图文精美的展板上这样描述他的科研成就:“来自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的阿维·珀尔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培育出了改良的酿酒无籽葡萄新品种,该品种个大、肉实、味美、保质期长,已经在国内外大规模推广,以色列每季出口达数百万箱……”

    中国人认识珀尔博士,更多因为他是掌舵以色列这个农业科技强国研发方向的最重要人物——以色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首席科学家,而且在这个位置已经干了近4年。这4年中,中国科技部和以色列农业部启动了联合研究项目,中国农业部和以色列农业部签署了合作纪要、加强农业合作行动计划,中以农业科技合作驶上了快车道。抱着深入探究中以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目的和对珀尔博士的好奇,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大名鼎鼎的葡萄专家

    阿维·珀尔的葡萄园坐落在宽敞的以色列农业部和农业研究组织的大院中,那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葡萄品种,是他培育新品种和试验新栽培方法的试验田。“当年我被提名为首席科学家时,我提了个条件,我必须继续我的葡萄研究,这是我毕生的事业。”珀尔说,“4年来我从事着两份全职工作,一份是首席科学家,一份是葡萄育种。我非常勤奋,葡萄园是我节假日和下班后的主要‘办公地’。”

    珀尔无疑是成功的,除了做好首席科学家的工作,他的科研工作也硕果累累。这个被列入60项影响世界的以色列科技的葡萄新品种,是他2013年发现并培育的,现已推广到智利、南非、意大利、希腊等国,还有其他优良性状的姊妹品种也已培育成功。

    “我上月到中国访问,当中国同行问我中国葡萄育种的未来时,我回答说,只能是无籽葡萄。”珀尔说,“高质量、口感好、糖分高、产量高的红色和黑色品种最重要。”当记者问到:“这样的品种适合在中国种植吗?何时可以引进中国?”珀尔回答说:“当然适合中国,如宁夏、新疆、山东等地。现在栽种这个品种的国家都和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的技术转移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我想他们应该也正在和中国有关公司洽谈。”

    “位高权重”的首席科学家

    以色列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首席科学家制度,农业部和其他13个部一样,有自己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负责国家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科研经费分配、日常科技管理及科研国际合作等工作。

    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在以色列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席科学家虽然由农业部长提名,但隶属于全国农业科技管理委员会,其相对独立性和学术权威性,很好地解决了行政与学术的脱节问题,使得科技研发与应用推广有效衔接,较好地实现了研发推广一体化。

    所以,担任这个职位的科学家,学术威望、全球视野和行政效率缺一不可。珀尔称到今年6月,他就任满4年了。这期间已换了3任农业部长。谈到现在的以色列农业研发情况,珀尔认为,经过多年积累,以色列的农业研发相对优势明显:首先,以色列拥有丰富的跨学科研发经验,有能力解决最新的农业问题;其次,以色列有将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到国际市场的丰富经验,是世界农业技术的测试场;第三,以色列有能力为明天的农业开展高技术研发。

    “联手续航”的中以农业

    记者见到珀尔的时候,他正忙于两件与中国有关的事情。一是研究续签中以农业联合研究谅解备忘录;二是探讨签署中国山东与以色列农业部关于成立“中以农业高科技园区”合作协议。其实,推动中以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早已成为珀尔和首科办主导的国际联合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2年履新后,在珀尔的推动下,中国科技部与以色列农业部启动了联合科研项目,首批资助了7个项目,包括小麦抗病、蔬菜种植优化、土壤分析、农业废物利用等。“双方的学术研究和沟通交流非常好,资助的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取得的成绩很明显。”珀尔说,“农业科研的周期较长,要评价一项具体的技术并不容易。所谓成功,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需要时间。”谈到新的续签协议,珀尔指出,双方都同意延长研发协议,他的预算已经到位,项目征集将按照规范程序在明年展开。“下一期项目关注的领域与第一期变化不大,主要针对抗病抗旱新作物品种的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商业化作物的生理机能研究、中水灌溉技术、奶牛场和乳业科技。”

    谈到中以农业联合科研的最佳方式,珀尔提出了他的模式。他说:“农业联合科研有三组主要参与主体——双方的政府、科学家和企业。政府搭建合作平台,保护知识产权;科学家联合科研但不能忘记市场和应用;企业要尽早介入,让市场引导和推动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学术与商业结合的完整联合科研模式。”

    (科技日报特拉维夫3月27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