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
雪域高原的三月,万物复苏。大美西藏山河竞秀,草木欣荣,风光无限……近年来,中央和西藏自治区集中力量保护高原生态,碧水蓝天下,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正在崛起。
林进沙退:碧水青山扮靓高原
当春风吹绿柳梢,雅鲁藏布江畔生机盎然。位于江北的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岗生态综合示范区里一片繁忙,近百名藏族群众正忙着挖坑、整地、打井、修水池。
“十几年前,这里风沙大得很,每到春秋季节刮起风来,人和牲畜都不敢出来。”61岁的次旦挥汗如雨。他说,自从前年开始在这里种树,风沙天少了,从前少见的狐狸、兔子也慢慢多起来。
受自然条件影响,日喀则河谷地带常年饱受风沙侵袭。“现场总指挥”、南木林县林业局局长次仁顿珠告诉记者,两年来,当地农牧民群众已在自家门口造林1.8万亩,今年还将完成8300亩种树任务。
为筑起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西藏以“两江四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拉萨河、年楚河、狮泉河、尼洋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为重点,实施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绿色渐渐化为高原主色调。
艾玛岗生态综合示范区建设,只是西藏“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的一个缩影。
如今,雅江流域成功告别“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的历史;其中山南段每年风沙危害防治费用减少了80%,人工林蓄积量每年每亩以0.35立方米的速度增加,贡嘎机场每年灾害天气由60多天减少到20多天……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西藏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重点公益林面积等指标居全国第一。
守护生态:营造野生动物天堂
三月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静如常,10万余只雌性藏羚羊成群结队,悠然踱步。几公里外,野保员和森林公安人员正拿着望远镜,观察藏羚羊周围的风吹草动。
“藏羚羊胆子小,见到人就会迅速跑开,但我每次骑着摩托车靠近时,它们不但不会惊慌,反而会停下来回头张望。”羌塘保护区玛依保护站年过半百的野保员次旺罗布说,眼下虽未到藏羚羊迁徙的季节,但野保部门已经开始加强管护、巡护,为护航五月的大迁徙做准备。
得益于人类的精心呵护,如今在雪域高原,除了藏羚羊,藏野驴、黄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随处可见,甚至连雪豹、金丝野牦牛也频频现身。
西藏养育了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我国总数三成以上。各类野生动物在占全区国土面积三成的自然保护区中得到良好保护。据统计,20年间,藏羚羊由4万只左右增加至现在的近20万只,正式摘掉“受威胁物种”帽子;藏野驴由3万匹增加至现在的8万多匹;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增长至约1000只……
随着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西藏开始出现人与动物“争地盘儿”的新鲜事。今年2月初,日喀则市亚东县夏日村村民便遭受十只长尾叶猴“骚扰”。“从前几年开始,山上的长尾叶猴知道人们不会伤害它们,每年冬春季节就成群结队跑到村里偷吃东西。今年我家大棚里的土豆、萝卜都遭了殃,还好有政府补偿!”宗吉哭笑不得。
绿色发展:永葆雪域纯净
每年冬春时节,全国一些城市都因雾霾而困扰,而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却蓝天碧水依旧。社交媒体上,高原摄人心魂的湛蓝和纯净,令无数人拍手点赞。
“西藏不仅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也是离污染最远的地方。”近日来拉萨旅游的北京游客王妍不禁感慨。
既赢得环境,又不输发展。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并将西藏环境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为此,国家专门投入155亿元用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保护,确保高原天蓝水清。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多次重申:“要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中的底线、生命线和高压线,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构建起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据了解,目前西藏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0%,约占全国国家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的五分之一。
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庄红翔说,为捍卫高原碧水蓝天,西藏严格禁止钢铁、冶炼、化工和造纸等高污染产业入驻,提出“决不能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关停或督促转产。
高山、雪域、阳光、藏文化……西藏自然人文资源富集,在发展旅游业时,以保护为主,坚持先规划、先环评、后开发,生态旅游、高端旅游、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在“西藏江南”林芝,鲁朗等堪比瑞士风光的小镇拔地而起,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绝佳目的地,为农牧民增收、美丽西藏建设增添了后劲。
羊卓雍错是西藏的神山圣湖之一,风景如画,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2012年,曾有开发商想在湖上开通游艇观光项目,获悉此事,山南地委、行署立即调查核实,停止了相关项目开发,同时下了死命令:今后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羊卓雍错湖面进行任何旅游开发和商业经营活动。
一系列环保举措的有效落实,确保了西藏生态环境仍保持原生状态。最新发布的中科院监测研究报告显示,青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定向好,水、气、声、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良好。(新华社拉萨3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