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陈丹)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有些生物因素可以预测哪些病毒最有可能出现人际传播,从而有助于预防和遏制疫情暴发。
大多数新出现的感染都是因动物将病毒传播给人类引起的,但并不一定会导致持续的人际传播进而暴发流行病。如果能够提早发现可在人与人之间高效传播的病毒感染,对于流行病规划和防治非常关键。
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官网公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校查尔斯·帕金斯中心的研究人员汇编和分析了一个涵盖203种人类病毒的数据库,并使用统计模型来确定可以预测哪些病毒最有可能进行人际传播的生物因素。
论文第一作者杰玛·盖根博士指出,较低的寄主死亡率和在寄主身上生存较长时间的能力,会使病毒人际传播的可能性增大,因为这两个因素让病毒有更多的时间来传播,多瘤病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这类病毒感染人类后很少引起症状或者疾病;相反,如果病毒具有一种被称为“外膜”的特定结构,其在人群中传播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它们稳定性差,更容易降解,比如由蚊子等虫媒传播的病毒,就不太可能出现人际传播。盖根认为,像受到极大关注的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其实是规则之外非常例外的情况。
研究人员认为,上述生物因素可以用来预测哪些病毒更容易引起疾病流行,帮助公共卫生官员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和遏制相关疾病的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