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迎接传媒发展新时代②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冯卫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途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拿大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衰落之势尽显,留恋也好,哀叹也罢,转型求生已成传统媒体业的必然之路。
老牌媒体倒闭裁员潮纷现
今年年初,加拿大出现了两次“一报难求”的抢购事件,不过并不是因为这些报纸刊载了什么重大独家新闻,而是它们从此将退出历史舞台,人们抢购报纸只是为了珍藏和纪念即将逝去的一段历史。
2016年1月29日,有着149年历史的《圭尔夫信使报》伴着漫天纷飞的大雪与读者告别,这份几乎与加拿大建国史同岁的报纸,虽在几个月前还因为出色的报道荣获加拿大全国报业大奖,但面对发行量下降到不足万份、盈利无望的窘境,最终彻底关张。就在同一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纳奈莫市的《每日新闻报》在陪伴当地读者141年后也宣布关闭。一东一西两家百年老报馆同时关张,引发业内人士和无数读者唏嘘感叹。
与此同时,加拿大华文媒体业也一样在经历寒冬。在温哥华和多伦多发行的《世界日报》连同旗下的免费报刊自2016年元旦正式停刊的消息令华人社区愕然。2015年12月31日,许多忠实的读者守候在报纸出售点,争相抢购最后一期报纸。据当地媒体资深人士介绍,在加拿大华人社区颇具影响力的另两家大报目前也同样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其中一家裁撤了摄影部门,外包了编译业务,并合并了财务等后勤部门;而另一家虽还在坚持收费售卖,但据记者观察鲜有年轻读者光顾,其实该报早在2009年就已将纽约的收费报纸改为免费派发,以扩大受众数量维持广告营收。
加拿大传统媒体遭遇的寒潮其实早已来临,并且还在不断蔓延。在过去的七八年间,加拿大传媒界减少了约1万个新闻岗位,一大批热爱新闻事业的职业记者不得不挥泪告别新闻工作,转而从事其他行业。连加拿大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多伦多星报》1月上旬也宣布裁员300多人,并关闭了自有印刷厂。
求新求变谋生存发展
在传统纸媒纷纷探索转型的背景下,加拿大媒体也在不断尝试各种创新措施,以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可谓奇招迭出。无论是收费还是免费阅读,传统媒体无一例外地都开始在新媒体领域谋局开篇、开疆拓土。不过,这些转变能否成功地将流失的读者群拉回来,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加拿大全国性报纸《环球邮报》网络版在对深度报道实行收费阅读的同时,对每月免费阅读的文章数也设定了限制。为尽可能多地抢夺电子读者,该报还与苹果公司合作,率先在苹果智能手表上推出应用,试图以“一句话新闻”和高质量图片的形式,建立将读者引向网络版阅读的通道。
加拿大《新闻报+》则早在2010年就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组建了近200人的平板报纸开发团队。《新闻报+》以“重新定义告知您消息的方式”为理念与目标,为读者提供移动、直观和非侵入性的互动友好环境以及最完整的资讯体验,读者可便捷访问、深入了解感兴趣的题材,并展开互动。在创办两周年后,每周已有45万名不同年龄的读者查阅电子报,读者平均每天花费在应用程序上的阅读时间达到了40分钟。电子报吸引的广告收入超过纸媒60%。
融合不是简单地照搬报纸内容
多伦多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捷克佳理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首先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没有独家的、深度的报道内容,表现形式再好也无法赢得读者的心。但报网融合绝非将纸媒内容搬上网络这么简单。虽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新闻的呈现形式在不同的媒介上却大不相同。如果传统媒体按照固有的思维方式去建设新媒体,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捷克佳认为,新媒体登载的文章应该比纸媒更加短小精悍,适于读者在显示屏上阅读,表现形式也应该更加生动活泼,利用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技术手段把新闻做活,而且可采用更加贴近网络化的语言以及互动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参与办报,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大幅提升。捷克佳坦承,他所在的媒体在纸媒上的广告营收近年日趋下降,但由于对媒体发展的趋势把握得当,调整及时,现在新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受众关注度越来越高,广告营收也已开始超越纸媒。
谈及记者所供职的科技媒体,捷克佳说,科技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对最新科技发展的敏锐度高,更易实现转型发展。科技媒体应培养一支全能型、专家型记者编辑队伍,增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重视数据库建设,在有重大科技新闻时,向读者提供全面详实的链接内容;移动端的新闻传播已是主流,在内部结构上应对传统媒体部门和数字媒体部门进行深度整合,从而在第一时间完成重大新闻的快速推送,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科技日报多伦多3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