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2015年福布斯最具创新能力城市第十名、常州科教城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佳创业园区”亚军、首个国家级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常州……过去的一年,常州的创新发展可谓亮点纷呈,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4975.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3.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78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放眼全球,以数字化制造、分布式能源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面对国内,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这些都对“十三五”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常州要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把常州打造成为创新活力迸发、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创新功能健全、区域创新开放有序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要在长三角区域研发网络和创新体系中,占有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近日在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如是说。
“常州市将更加注重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园区、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的建设和集聚。具体讲就是‘四个加快’。”常州市副市长李小平告诉记者。
加快提升创新型园区布局。围绕“一核两区多园”,不断完善空间、产业、功能规划布局。支持常州科教城建设国家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速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职教育园区和国际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支持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常州国家高新区创建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武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支持西太湖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内一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国际合作典范。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的思路,支持园区打造国家特色产业基地、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石墨烯、印刷电子、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方面超前部署、错位突破。重点推进国家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中科院遗传资源(南方)研发中心、常州印刷电子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平台和项目。
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推进“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培育20家左右创新型领军企业,突破一批关键产业技术,争取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达到260家,力争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100家。统筹推进“六大工程包”,通过实施100家左右新兴产业的高技术项目、100个左右传统产业的高端产品、100个左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项目,建设100家左右重点研发机构,建设100家左右海外研发中心,培育100名左右科技创业企业家,引导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实施高端科技项目,集聚复合性科技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优化科技服务体系。落实鼓励发展科技服务业相关政策,推进常州科教城、武进高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试点和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科技服务业发展行业试点建设,通过引进或合作建设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争取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业平台20家以上,新增孵化、加速面积50万平方米。加强与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好中以、中德、中芬、中荷等国际园区,更大力度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举办好第十一届“5·18”展洽会,建设好“天天5·18”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加强引导、管理和服务,通过绩效考核补助,提升公共创新平台服务能力,培育一批省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所,支持建设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筹建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加快提升创新服务成效。改革技术创新项目的形成机制和支持方式,遴选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重大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项目,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联盟。进一步完善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推进服务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在项目用地、上市融资、人才引进、政策优惠等方面服务更深入、效率再提速。设立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投资奖励、投资保障组合拳配套政策,积极争取省天使投资引导、省风险补偿资金等上级政策、资金资源。加大“拨改投”、“拨改贷”、“拨改保”探索力度,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市场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