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2日 星期二
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如何破题
——平度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观察

    本报记者 王建高 通讯员 李志军 孙洪涛 李培强

    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5%、16.2%,在青岛市科学发展考核和年终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均居区市第一,在全国25个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市绩效评价中排第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11%,13项地标产品质量标准固化为青岛标准……

    这是自去年3月,青岛平度市获批山东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以来交出的成绩单。

    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面积31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8.6万的平度市,如何走出一条中小城市改革发展新路子?平度市委书记张杰介绍,平度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六大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改革新成果。

    26项改革从“蓝图”到“施工图”

    “没想到,现在项目审批这么快,原来20天的事,现在只用3天就办好了!”3月18日,前来平度市民服务中心办理“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的市民彭俊辉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6年元旦,平度市民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51个单位、259个窗口,集中为市民和企业提供345项行政和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全市行政权力事项精简47.9%,行政审批事项压缩34.7%。

    平度市市长庄增大介绍,去年以来,平度市围绕行政审批、农村金融、商事制度、投融资机制、农村产权制度、社会治理等重点,进一步梳理提炼6大特色26项改革事项,实现率先突破:

    产业发展机制改革激活全民创新创业。制定出台《平度市农民创业园认定管理办法》,经认定的农民创业园,创建主体可获100万元建设资金奖补。京东全国首家县级服务中心、青岛地区首家阿里巴巴“村淘”项目相继落户。

    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创业“引力波”。在青岛率先实施企业住所承诺登记制度,实施6个月来,新发展各类企业3880多户,其中约2700户凭住所承诺书申请注册登记。全力推进“三证合一”、先证后照和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三证”办理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培育经济增长动力源。出资1000万元在山东省内率先推行“政银保”合作融资模式,设立5000万元企业贷款过桥扶持基金、1500万元的中小微企业“助保贷”,注册资本1亿元的国有独资融资担保公司获批运营,多种融资模式累计撬动实体经济发展资金逾10亿元。

    新型工业化从“单打冠军”到“团体冠军”

    今年伊始,青岛格锐达橡胶有限公司与美国固铂轮胎橡胶公司合资项目签约,双方确定了20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和4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方面生产的合作;年产易拉罐10亿套的奥瑞金新型铝制品项目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易拉罐生产线;德盛机械公司被国宾摩托车指定为曲轴的唯一供应商……这些知名度不算很高的平度市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升级,成为全省全国同行业瞩目的“单打冠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青平城际快线、潍莱高铁、蓝树谷、青岛农业大学创业创新基地、韩国纳米高科创新产业园等一个个过十亿、过百亿的项目接踵而至……建设青岛北部崛起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青岛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山东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山水田园休闲旅游胜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度市着力实施“1+4”战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围绕工业高端化、服务业多元化、农业现代化,平度市集中资源要素,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平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虎成说,平度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石墨烯、医疗机器人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动家电电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化工橡胶、纺织服装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创优提质,成为“团体冠军”。

    全民创新创业从“星星之火”到“群星璀璨”

    苏春翌,加拿大肯迪亚大学教授,回国后首选在平度投资创业,成立青岛慧加翌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康复医疗领域的可穿戴外骨骼式机器人产品,填补了平度市、甚至青岛市在这一方面的空白……

    刘朋,青岛大学的一名教师,放弃青岛优越生活条件返乡创业,建成青岛诚珺燊贸易有限公司,开启了创业征程……

    平度市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实施“十百千创新计划”,促进一批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以10家创新领军企业、100家“千帆计划”创新创业企业、200家科技型企业为核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打造青岛北部创新创业基地。

    去年以来,青岛农业大学平度创新创业基地(南村)项目落户平度,中科院煤化所与平度市天地碳素公司签约,共建青岛碳材料研发中心,拉伸石墨精深加工产业创新链条。平度市已有46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山东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建立科研技术合作关系。通过国家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山东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7家。全市各类创新型小微企业累计发展到12441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