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李大庆)在太空遨游了3个月后,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17日正式交付给用户单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使用。测试结果显示,卫星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
“悟空”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去年12月17日进入500公里预定轨道。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介绍,“悟空”是通过高能量分辨和高空间分辨,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谱和空间分布,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通过测量TeV以上的高能电子能谱,研究宇宙线起源;通过测量宇宙线重离子能谱,研究宇宙线传播和加速机制。“现在卫星在轨飞行92天,共探测到4.6亿个高能粒子,完成了2/3天区的扫描。目前数据分析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年底将公布首批科学成果。”
据了解,经过3个月的在轨测试,“悟空”的四大科学载荷——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功能性能稳定,发至卫星的全部指令均正确执行,星地链路通畅,完成了所有既定的测试项目,卫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
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吴季告诉记者,暗物质卫星的交付使用,标志着其由工程研制阶段正式进入运行阶段。
17日,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完成的《2016—2030科学规划研究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提出了到2030年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黑洞探针”“天体号脉”“天体光谱”等23项研究计划,规划了研制20颗左右的科学卫星。
上图 3月17日,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常进在介绍卫星下传科学数据初步的科学研究情况。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