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我反对对孩子进行学前智力开发,世界不需要神童,孩子也不想当神童。不让孩子玩,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从起点上,我们的教育就把力气用错了地方。”近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40组讨论会上,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著名军旅作家徐贵祥委员呼吁。
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徐贵祥注意到,在有关教育的文本中提出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此,他提出了不同看法,“‘学前教育’会不会演变成‘提前教育’甚至‘超前教育’,会不会助推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字面上看很容易混淆。尤其是‘三年行动计划’,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根据中国家长望子成龙并急于求成的心理判断,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他提起了一个近年来广为人知的口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似乎唤起了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共鸣,在家长、学校的共同“围猎”之下,孩子们成了无助的羔羊,失去了童年,失去了少年,被绑架在知识竞赛的战车上,提前进入人生的拼搏厮杀状态。
“恶性竞争形成的恶性循环,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徐贵祥说,首先,学生争当人上人成为唯一的追求,踩踏别人肩膀成为成功的途径,很难形成健康的人格;其次,忽视人才成长的自然规律,对学生精神意志和接受力、理解力、记忆力、表达力的提前开发与过度开发;再次,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大学生是不劳动的,人们对于大学趋之若鹜,最低层次的目标就是摆脱体力劳动,摆脱“治于人”的地位而攀登到“治人”的位置,其结果是,一方面大量高学历人才失业,另一方面做实际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失业的大学生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工人农民锐减成为社会隐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人与人的畸形竞争,实际上就是为“丛林法则”助推。
他认为,“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没有理由反对竞争,而且确实有很多人才,特别是寒门子弟是从竞争中杀开一条血路脱颖而出的。要特别强调的是,现行的高考机制是相对公平的,也是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牵引,但我们希望它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我们反对的,是那种用极端手法、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恶性竞争。”
徐贵祥提议,“有关部门在制订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时,可以对这个表述再论证一下,科学解释,防止错误导向,防止不良误导,并对误读或故意误读有所预测,有应对预案。在组织实施时,不一定全面铺开,可以考虑先在贫穷和偏远地区的农村试点,为留守儿童办学前教育班,既解决了那里的孩子幼无所养的困境,也可以积累经验,进一步论证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