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6日 星期三
别让全民科学素质成为创新发展的短板
——中国科协负责人解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本报记者 刘 莉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协负责人日前接受科技日报采访,对《方案》进行解读。

    记者: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10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2%,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今年再次出台《方案》意义何在?

    中国科协负责人:推进创新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既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又是发展的一块短板。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可是目前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众获取科普信息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科普还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为落实好《纲要》最后五年的实施工作,中国科协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等部门,共同编制了《方案》,经国务院审定由国办印发。

    记者:《方案》提出哪些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中国科协负责人:《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和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总目标,提出实施四个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六大工程。

    四个重点人群为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六大工程包括: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社区科普益民工程、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产业助力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记者: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不均衡的问题,网民获取科普信息的新变化新要求,《方案》提出哪些措施?

    中国科协负责人: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不均衡,特别是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取服务机会明显偏少的问题,《方案》按照“普惠共享、精准发力”的方针,强调强化面向这些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着重提出以下措施:一是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强科普精准帮扶;二是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双语科普创作与传播;三是面向农村妇女大力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工作;四是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

    《方案》强调要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理念和科普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围绕加强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提升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精准服务水平的要求,着力加强工作。

    记者:中国科协除了牵头工作外,在《方案》落实方面还有什么具体打算?

    中国科协负责人:科普是中国科协的看家本领,我们专门制定印发了《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未来五年,在科普领域计划开展的具体工作包括:“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打造“科普中国”品牌,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实施科普创作繁荣工程,推动设立科普创作专项基金;实施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实施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创新;实施科普传播协作工程,推动县级以上电视台、广播电台均开设科教栏目,组织科技新闻记者、编辑记者等培训;实施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社区e站、校园e站,提高农技协在同行凝聚、跨界合作和信息化方面的服务水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