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厅长的两会日记
3月13日 晴
上午听取两院报告,下午听全团审议发言。
近年来,对互联网时代要不要弘扬“工匠精神”,社会上有很多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工匠精神”再次成为会内外的热词。
什么叫“工匠精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论述这方面的文章很多,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还写了《工匠精神》一书。他的基本观点是,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讲“工匠精神”,大家比较推崇的是德国、瑞士和日本等国的案例,其实中国历史上不乏“工匠精神”。孔子《论语·卫灵公》就有云:“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这个故事成为“工匠精神”的代表性案例。我们在参观各种文物、遗迹和遗存时,无不为那些精谌的、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工艺品而屡屡称奇。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工匠们,无不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于是“工匠精神”,大致可以包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坚守、专业敬业,还有创新精神。无疑,各类匠人都值得尊敬,而“工匠精神”则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进步的孜孜以求、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人文精神。
但是,“工匠精神”毕竟是手工业和自给自足时代产生和延续发展的产物,它也经历了N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人类进入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工匠们该怎么办?“工匠精神”是否需要坚守?要不要与时俱进?抑或与之决裂?我想答案应当是显而易见的。
存在决定意识,任何精神都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因为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渗透,产生了互联网精神。对此也可各抒己见,但基本形成共识的是平等、开放、互动、迭代、极速和极致。可见,“工匠精神”与“互联网精神”可以相通、相长、互补。互联网时代不仅不能放弃伟大的“工匠精神”,而且要不断坚持和传承;同时,“工匠精神”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迭代更新。
应当让“互联网精神”兼容“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拥抱“互联网精神”。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是有害无益的。
(作者系浙江省科技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