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这是鲍桥梁自初中时代就为自己写下的座右铭。从一个农村出来的放牛娃,成长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专家,从一个科研领域的门外汉,到如今与国内外顶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纳米科技前沿。带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向前走,正是鲍桥梁对自己人生信条最生动的描述。
鲍桥梁出生于湖北黄冈乡下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的父母是中国农村最为典型的勤俭、朴实的农民,从小就教育他和弟弟做任何事情都要敢吃苦、敢付出、不计较。其父母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投入是竭尽全家之力以至于家徒四壁、债台高筑,但他们坚信有朝一日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放牛的时候还一边背着英语单词的农村娃,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直到考上大学。高考虽然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大学,鲍桥梁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追求,暗中和在名校的同学赛跑。2000年,他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推荐免试攻读材料学硕士学位的资格。
在导师潘春旭教授的谆谆教导下,硕士期间的纳米材料课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2002年发表了平生第一篇SCI学术论文,这也激发了鲍桥梁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并萌发了进一步深造和出国学习的想法。然而,人生并非尽是坦途,出国留学签证多次被拒,2003年硕士即将毕业的他报考清华大学的博士也落选。又恰逢非典时期找工作受限,于是去一家台资电子企业过渡了一年。鲍桥梁相信人要越挫越勇,2004年他边工作边备考回到武汉大学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2006年,博士学习的第三年,鲍桥梁抓住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作为交流生被送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在这期间他学习到了许许多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科研技巧。鲍桥梁深信学术修行要“厚积薄发”的道理,2007年博士毕业后,他继续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了五年的博士后研究。这五年的磨练使他成长为一个能力全面、思维活跃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收获就是为今后的研究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2012年入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的最坚实基石。
鲍桥梁坚持要做有实际应用的研究,坚持做能为社会带来福祉的研究。“从本科到博士后,其实我所学习的方向是一直处于变化和聚焦的状态。最开始是研究材料学,后来加入了光电等物理学知识,在导师的影响之下,培养了我对碳纳米管、石墨烯材料的认知。纳米材料研究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知识的涌现,拓宽了我对各个领域的认知视野,从而让我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他这样介绍,“关于材料学的研究非常多,结合我的高度交叉的学术背景,我给自己的使命是以应用为导向,在研究材料的性质之前就开始思考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鲍桥梁目前所研究的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纳米材料器件应用,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子、材料等众多学科,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利用基于石墨烯的光电子技术,可以构建新型生物传感器和发展新型成像技术,不但能使医生对癌症和其他疾病进行早期检查和预警,而且也将对国防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例如,宽波段工作的石墨烯光电子器件可用于军事通讯系统和虚拟训练系统,由此拓展的红外成像和探测技术,还可以用于实时追踪坦克、军舰、飞机等的行踪。
自2008年8月加盟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的石墨烯研究中心,鲍桥梁博士曾参与了新加坡国家科研基金会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石墨烯相关材料与器件”。在该领域,他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基于石墨烯材料的超快锁模光纤激光器并申请国际专利;开发了一种半工业化的技术制备石墨烯/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薄膜,以应用于宽波段可调的超快锁模光纤激光器和高能量输出的调Q脉冲激光器;首次发明了一种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宽带偏振器,在可见光和通讯波段都能够工作。2012年,鲍桥梁加盟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并受聘为特聘教授,他的研究进一步聚焦到石墨烯相关二维功能纳米材料以及其作为新型信息功能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上的应用,申请了实用新型和专利12项,其中有4项关于石墨烯材料制备和光子电器件应用的专利获得授权。重要的科研进展包括:首次证实了基于石墨烯克尔非线性的光学双稳态现象,为基于石墨烯的纯光计算器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和理论基础;发展了一系列适用于脉冲激光器的新型二维饱和吸收体材料,并搭建出高性能实用化的石墨烯脉冲激光器原型机。除此之外,他在研究中构建了一系列基于二维材料异质结构的高效光探测器件,包括石墨烯/拓扑绝缘体材料的宽波段光探测器,石墨烯/钙钛矿纳米颗粒的高增益光探测器,二硫化钼/石墨烯量子点的高响应度光探测器等,这些器件的许多性能指标都超过目前市面上的传统半导体光探测器。
正因为有了中外求学和科研经历的积淀,鲍桥梁收获了丰富的科研项目经验。来到苏州大学任教之后,他可以将自己所思所想所学融会贯通带入到这个新的团队中。这个融合了材料、物理、化学、光电、生物医学等专业学科背景的项目团队中,成员大都是从国外顶级大学学成归来。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团队相互配合,鲍桥梁也深感如鱼得水。同时他本人也主持多项国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青年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等。
(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