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3日 星期日
工人是受益者,不是牺牲品
——纺织企业代表的供给侧“加减法”
本报记者 王延斌

■供给侧改革

    危机袭来时,裸泳者最先出局。从去年开始,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富东纺织公司董事长周惠发现周围的纺企在不断消失,“几乎是十几天一家”。

    以毛衫为主导产品的富东纺织,处于纺织业“纤维—纱线—面料—成衣”产业链条的末端。近几年,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和低迷的市场需求,不断地压缩着这个小、乱、差行业的生存空间。

    周惠说:“那些从小作坊发展而来、只要家里有几台机器就能生产的小企业最先在洗牌中死去。”

    她以自己调研的一家浙江企业为例:这家布匹企业每天产生的库存在30%以上,大约每年产生8000万左右的库存。在一座六层楼的仓库中,周惠看到,五颜六色的库存面料堆满了每一个角落。对于净利润也就是四五千万的公司来说,这些身价超过两亿元的库存无疑是巨大的“包袱”。

    “库存不去,公司真的是难以为继。”周惠说。

    “去年1—11月份,整个纺织行业主营业务增长了5%,利润总额增长6.8%。”作为全球最大棉纺织企业魏桥创业集团的“当家人”,张士平代表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在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下,纺织行业的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纺织业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早就抓了结构性改革,包括产业结构的改革和产品结构的改革。”张士平说。不过,他也坦陈,虽然2015年纺织行业的发展较为平稳,但是产能过剩问题仍是发展路上的最大障碍。

    “高库存增加了企业负担;占成本比例20%左右的人工成本未来还将继续上升;国内消费低迷,出口竞争激烈。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纺织行业的盈利水平难以维持。”张士平说,这种利润增长的基础不牢固。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张士平眼中纺织业行业的必要路径。

    “300支纱的细度很细,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拉一千米长的纱线只有1.94克、我们用300支面料做成的衬衫,主要针对欧美高端客户订做。”山东鲁泰纺织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高档的衬衣面料,它比鲁泰纺织的一般出口面料每平米价格要高出平均水平30%。

    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是目前中国纺织业面临的难题。但山东鲁泰纺织却摆脱了低端市场的厮杀,探索出了一条技术导向的发展路径,让纺织行业摆脱了“8亿件衬衫换不来一架波音飞机”的诅咒。

    “纺织行业里,90%的就业人口是农民工。我们不能以智能化为借口让工人下岗。”张士平说,魏桥创业集团在纺织业进行布局,还在其他领域涉猎,如今已经成为了集棉业、棉纺、织造、染整、服装、家纺、热电、铝业、盐化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

    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无疑将肩负起吸纳纺织业富余劳动力的重任。“纺织业供给侧改革,工人应该是受益者,而不是牺牲品。”张士平说。(科技日报北京3月12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