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采访广西柳州市公安局柳南分局太阳村派出所驻柳南区太阳村镇百乐村民警李朝寿 |
广西全区14357个行政村,落实驻村民警6897人、挂村民警7956人,村警覆盖率达100%。
在广西各地农村的村寨小巷、农家小院,经常可以看见民警与村民们围坐一圈,亲如一家般地拉家常;和村民一起挥洒汗水,收割庄稼;为村民办证、送证;带领村民进行巡逻防范……这些在田间地头忙碌的人,就是广西各地公安机关派驻辖区农村的驻村民警。
2015年10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公安基层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展示近年来广西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的成效与亮点,展示广大驻村民警走群众路线,构建警民和谐关系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与事迹,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法治广西·村警故事——与广西350名优秀村警面对面采访活动”。
走进基层 听群众诉说眼中的村警
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具危险性的神圣职业;人民警察,是新时期最具奉献精神的英雄群体。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警察的印象总是在形形色色的现场忙碌,总是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警察,好像离老百姓很近,老百姓总能在大街小巷看到他们伟岸的身躯;警察,又好像离老百姓很远,老百姓难以解读他们隐藏在冷峻外表下火热的心。而在“一村一警”的警务机制中,村警下村走访,嘘寒问暖,拉近了普通老百姓和人民警察的距离。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公安厅厅长胡焯在河池市调研时指出,各级公安机关要在全面推行“一村一警”警务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对农村治安防控弱化区的整治工作,把平安送到辖区最基层,筑牢农村维稳的第一道防线。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许建忠也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务必抓好“一村一警”工作落实。
201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法治广西·村警故事——与广西350名优秀村警面对面采访活动”,活动组织了将近200名志愿者按全区地级市分为14个分团统一出发到全区各地市乡镇村屯,深入基层对广西350名优秀村警进行面对面采访。
当志愿者黄剑婧走进北海市福成镇西村,向村民提起村警庞安的时候,西村村民孙老汉竖起了大拇指:“庞警官是一个很好的警察,经常到我们村里来,还帮我家砍甘蔗来着。”庞安进驻的西村位于北海市福成镇,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甘蔗、木薯等经济作物。在靠山吃山靠地吃地的贫困山村,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留下老年人独自在家照看农田。每年甘蔗成熟的季节,因为缺少强壮劳动力,遇到强风暴雨天气,作为驻村民警的庞安便热心肠的义务帮忙抢收。驻村两年来,村民们也记不清庞警官究竟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
“邹警官真是一个好民警啊,一直在奔波,就是为了帮我们解决工作问题。”“是啊,看见家境困难的容叔,每次过节都会送去慰问金和礼品。”“对,他就是个活雷锋……”在北海市平安街社区经常会听到群众赞美一名姓邹的警官。其实百姓口中的邹警官正是北海市海城公安分局建设派出所驻平安街社区民警邹伟衡。自海城公安分局开展一村一警活动以来,他就身挂工作包,开电动车,走大街串小巷,走遍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整治社区治安热点,难点,关心社区群众幸福冷暖,倾听群众的呼声诉求。
原住白屋村的一位七旬老军人,因转业办户口时,出了点错,他的名字被写错了一个字,因为这一个字,给他造成了30多年的生活困扰和不便。邹伟衡知道后,为了帮老人把错字改回来,他不厌其烦反复带着老人找海城公安分局办证大厅、分局户政科,市公安局户政支队,市军转办,海城区组织部,最终老人的事情得到完美的解决。老人开心不已,后来逢人就说,邹警官真给力,我以为我此生都无法正名了!
“驻村民警来后,很多事都不用跑冤枉路了。”这是思和村多数村民内心的写照。他们口中的村警就是贵港市平南县国安瑶族自治乡思和村挂村民警郑少华。
做农村工作,郑少华经常用来自勉的一句话是:“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能有你。”每次到挂点的村开展工作,他都会和村干部聊聊村里的情况,村里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困难,他都把群众反映的事情尽量记录下来,然后一条条去对照,想办法帮助或者协调有关部门帮忙解决。“晚上睡觉都会想着这件事,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郑少华说。
郑少华每月定期到村入户走访、座谈,和村干部进行研究、讨论,在工作中明确“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也经常通过电话和村干部、群众沟通交流,时时关注着村里的情况。整个2015年,郑少华所挂点的思和村社会治安情况良好,全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没有发生重大治安事件,没有发生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也没有发生非法和越级上访事件,村子里村民都能和谐相处,没有发生不良影响的邻里纠纷事件。“工作累,但看到自己挂职的村里平平安安没什么大事发生,感到很欣慰。”郑少华说。
贵港市大圩镇民乐村是一个特殊的村子,它由各个村子里的移民组成,各式各样的人聚集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争吵、纠纷、打架、婆媳战争、儿童走失……这些问题全部都由贵港市公安局大圩派出所驻民乐村民保黄志峰一人负责,他就像个全职“保姆”。“有事找警察”在这个村子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驻民乐村三年,更多时候黄志峰像一个任劳任怨不计回报的活雷锋,无论是否是他的职责,无论多么琐碎的事情他都任劳任怨的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掏腰包为村民购买收割机、调解村民纠纷、耐心的调解婆媳矛盾、焦急的寻找走失的老人、循循善诱的教导迷失的孩子、关心空巢老人、爱护留守儿童、关心村子治安,会努力让问题最小化,自己责任最大化,村民的利益最大化。他勤勤恳恳无怨无悔,他总是做的很多说的很少,他总是在做职责以外的“保姆”但他依旧乐在其中。他总是说:“人民警察为人民。”
走进基层 体验村警眼中的“一村一警”
“现在跟以前不同了,以前人们都很怕警察。现在尤其是‘一村一警’机制施行后,警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众不仅不再害怕我们,有了事情后也会找我们帮忙,有时候夫妻之间拌了嘴都要给我打电话让我去调解。”北海市铁山港公安分局兴港派出所驻赤江华桥陶器厂民警杨靖欣慰的说道。
赤江华侨陶器厂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他们的挂点民警是“杨警官”,有事需要帮忙时都不是打110而是直接给杨靖打电话。有一次杨靖就接到热心群众唐小华的电话,称在赤江市场附近捡到一个钱包,他对钱包里的信息进行查询并通过多方渠道找到了失主。杨靖感叹道:“‘一村一警’模式是基础工程、平安工程,它的实施推动了警务前移警务下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警力不足一直是公安部门的老大难问题,虽然公安队伍经过多年扩招,但该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广西全区每万人中警察仅占8人左右,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了。然而,在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将近5万人的镇仅有5名警力。“但尽管再困难,也要迎难而上,往往就是在这最后进村的一公里进不去,导致情况不了解,政策到不了,我们建立这个‘一村一警’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最难进的这最后一公里,我们进村,许多问题就能出村。”梧州市公安局大坡派出所驻大坡镇大燕村民警王琦毅如此描述“一村一警”的作用,生动地反映了基层驻村民警在一线的重要。“令通,情通,事通,则心通”,而要达到与百姓“心通”,要做的,远不止民警驻村挂点这么简单。“我们站在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有些事情,我们没法逃避,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王琦毅如是说。
“以前村民都不太接受我们。都认为村警是官,高高在上,光是我们去和村民说,他们一般都不太接受,因为觉得你是个外人。记得我刚去驻村的时候,村民都叫我‘领导’。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他们叫我‘赖警官’。现在,我每次到村里的时候,年龄大一点的都叫我‘小赖’了。这种称呼上的转变,让我感受到我和群众的距离是真的近了!”北海市合浦县公安局十字路派出所驻佛子村民警赖飞杰在接受采访中说道。
赖飞杰平时走入田间地头,与村民聊天谈心。走进村民的生活中,才能发现他们真正所需的帮助。同时,他还会给村民送上警民联系卡,让村民有困难就联系,一段时间下来,警民间的熟悉程度大大加深,村民们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村警。一位村民说,他遇到困难会直接拨打赖飞杰的电话,是因为事情不大,而且只要赖警官知道,就会马上赶来,妥善处理,令村民们十分满意。而在一些农村频繁发生的矛盾纠纷中,村警需要公平公正的处理,提升群众的信任度。
不仅如此,社会的稳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村一警”需要不断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不能昙花一现、流于形式。主题虽大,但实际要处理的事情很小。“情从心底处,爱从民中来。”这就是赖飞杰的工作心得。
“村警的工作虽然琐碎,日常接触都是一些家庭纠纷、土地纠纷,但是每次我都和他们讲解法律和道理,讲不通我就从人情世故、邻里乡亲的角度去化解这些矛盾,虽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化解,但是村民也会认可民警为他们所做的工作,村警工作是辖区治安维稳工作的重要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防城港市公安局光坡派出所驻光坡镇中间坪村民警黄超说。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黄超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现在下村,村民都会热情的和黄超打招呼,拉家常,哪里有小偷小摸村民都会主动告诉他,村民的这种信任让黄超对村警这份工作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黄超对采访的志愿者廖景芝说道:“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村警,不仅要有扎实的群众工作经验,还要有敬业精神和平和的心态,即便工作中受了点委屈,也不能带有情绪,心里要时刻想着自己是老百姓的好警察。”
陈羿良是防城港市江平镇万尾村唯一的驻村村警,万尾村的村民大多数是京族人,在陈羿良的心里,万尾村就是个大家庭,驻村民警就是这个大家庭里的“服务员”。只有先当好“服务员”,良好的警民关系才能在一点一滴中建立起来,才能不断累积群众的信任、赢得群众的支持。他给每名被走访群众送上一张“警民联系卡”,上面写着“有事打我的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作为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要求自己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虑,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难、我有所救”。陈羿良说:“作为人民警察,首先要把百姓当亲人,每个刚分配到警务室的民警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全村5000多户人家走完,向‘亲人’汇报情况,这是雷都打不动的惯例”。
走千家、访民情、听民忧、办实事,陈羿良将自己的热情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每一个百姓的心中。驻村期间陈羿良深入村民的生活,了解社情民意,尊重京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坚持每天把辖区村子走一遍,村子里的大小事他都掌握,治安隐患和犯罪线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是辖区村民的“守护者”,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神圣的职责。他被万尾村授予“京族荣誉村民”称号,陈羿良说这是他最高的荣誉,比其他任何的奖励都自豪,象征着他与万尾村村民已经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一句“林所,还在这儿呐”,道出了防城港市上思县公安局叫安派出所驻平江村民警林宝先与叫安乡群众的鱼水深情。自1997年警校毕业以来,18年的警察生涯,林宝先有12年都扎根在叫安。这12年来,从普通一警到管辖一方,林宝先用他的双脚扎实地走遍了乡村邻舍的每一寸土地,乡里有多少人口,乡亲们有什么困难,他都一清二楚:“除了无人区,我去过叫安的每一个地方。”村里有纠纷,他尽心调解;群众有困难,他帮上一把;开展“清洁乡村”,他和村民们一道挽起袖子劳动……林宝先把“村”当家,把“村务”当做家务,把群众当亲人,把“百姓事”当做家务事,与平江村的村民们建立了越来越亲密的警民关系,在他工作的警务室里,还挂着村民们为他送来的锦旗——“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林所,还在这儿呐!”林宝先笑眯眯地和村民点了点头,充满自豪地说:“走在村角街边,无论大人、小孩,都会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这让我感到了作为一个人民警察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钦州市灵山县陆屋村村民的心里,欧荣毅是让人绝对信赖的朋友,提起他,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
自从2013年欧荣毅作为一名村警到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陆屋村挂点工作后,每周至少两次去村里转转成了他必不可少的功课。欧荣毅认为,做村警,最重要的就是要和村民做朋友,让村民信任自己,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然而和村民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取得村民对他的信任,欧荣毅下了一番苦功夫。
自从挂点到陆屋村后,欧荣毅就决心能为陆屋的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他不仅在村委会和村领导交流接触,更多的时候,他真正地走到了田间地头,走到了老百姓的屋前瓦下,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在陆屋村,许多有老人体弱多病、年事已高,急需申请低保解决生活问题,但是却因为没有户口,迟迟享受不到国家的帮助,欧荣毅和他的同事得知情况后,亲自上门帮助这些老人办理身份证,并在其后协助他们申请低保补助,最终顺利地帮助这些老人们拿到了低保补助。在陆屋村,有一个孩子,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改嫁,所以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却没有户口,成了“黑户”,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读书,欧荣毅得知以后,主动联系了孩子的邻居、接生婆、当地的村干部取证,以最快的速度帮孩子解决了户口问题,让他能够顺利入学。
就这样,在欧荣毅带领手下民警不断地为陆屋村百姓做实事谋福祉,陆屋村的百姓也渐渐地把欧荣毅当成了自家人,家里有什么烦心事,总是喜欢找欧荣毅唠一唠,甚至夫妻吵架,也要欧荣毅亲自出面才能劝的开。逢年过节,总是有村民热情的邀请他去家里坐坐,喝上一碗热茶。欧荣毅说:“当地村民都很淳朴、热情、善良,我只要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把我当做最好的朋友,这是支持我做这份工作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村民朋友们相信我,就会把很多线索告诉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民警的工作,这对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感和社会稳定程度有很大帮助。”
玉林市兴业县公安局巡逻防控大队驻北市镇谭良村民警胡志林说他想象的村警工作正是他现在工作的这个样子,很多案件侦破的材料都是由村警第一线搜索整理而成。他们最接近生活,最接近犯罪现场,最能体会村民之乐。在谭良村开展“一村一警”工作以来,他经常与谭良村的村委们一起讨论村里治安建设的工作,分析村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在一些治安问题上给谭良村村委作法律指导;同时,细致地走访群众,坐下来和群众拉家常,询问了解群众家庭生活情况,在拉近了警民关系的同时,也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使得群众明白要遵纪守法,也要懂得运用法律知识合理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自驻村以来,胡志林在谭良村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多起,处理了打架事件3起,规劝吸毒人员戒毒2人,抓获吸毒人员执行强制戒毒2人。现在让他最为深刻最为感动的就是村民的几句话:进来坐坐,留在我家吃饭吧!辛苦了。他觉得这么几句简单的话语其实已经让他很高兴了。从警以来,让他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他真正融入了村民的生活之中;而他最大的乐趣就是为村民送去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就是对他最大的褒奖。现在村子里有什么事情,村民都乐于喊上他,让他到家里坐坐,说说话。
傅伟强担任玉林市茂林镇金谷社区民警以来,坚持每周下社区两日,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调解矛盾纠纷。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一年时间中,傅伟强共深入所辖社区达1000多个小时,接处警11起,做好人好事100多件,解决纠纷80多起,在巡逻中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人。整个社区发案率比一年前大幅度下降。保护了社区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使群众的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高。
傅伟强常说:“如果没有工作技巧,驻村民警腿跑细了也不能把工作做到位。我们只有经常进村走访,接触群众,和群众交心,方能了解辖区的人和事,群众才会支持我们的工作。”他向辖区居民发放警民联系卡,把民警提示等宣传材料送到群众手中,拉进了民警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辖区的群众有了傅伟强这个贴心人,遇到敏感的国保类、治安类信息都首先通知傅伟强,大到治安、刑事类警情,小到邻里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愿意告诉他或找他来调解。
傅伟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因此群众打心里愿意协助他做好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傅伟强常对关心警务工作的群众说:“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你们支持我的工作,你们都是不穿警察制服的警察。”几句话说到群众心坎上了,他们向傅伟强表示,自愿义务承担便衣警察的角色,开展驻村防范法律法规宣传,搜集提供各种社情民意信息。正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协助,弥补了警力的不足,该村治安环境明显好转,群众生活安居乐业。
“一村一警”就像给每个治安网格投进了一枚棋子,破解了农村警力不足的难题,激活了治安防控体系的整盘棋。农村经济能不能发展,离不开农村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广西14357个行政村村警覆盖率达100%,全区公安机关全力推行“一村一警”模式,推动了警务前移、警力下沉。
贵港市公安局垌心派出所驻上瑶村民警李布山认为“一村一警”成效非常大。在实行“一村一警”以前,一个派出所只有四个民警,不仅警力十分有限,而且大部分下去的是喜欢与群众打交道或者来自农村的民警,而”一村一警“带动了非农村的警察,切实解决了警力不足的问题,把警力带下去,把问题带回来。使警察更好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难事、愁事、烦心事,更好地站在群众的角度为群众想问题。
走进基层 体会采访驻村民警的实践意义
通过这次采访活动,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2014级学生、志愿者彭秋萍对驻村民警有了新的认识,她说:“驻村民警是指导员,指导着村里各项事务的有序开展;是服务员,服务着村民的大小事务;是调解员,调解着村民间千百年来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情感;是宣传员,宣传着一份浓情、一份厚意;是管理员,管理着你的一言、我的半语。”
“警察常常给人的印象可能是威严的,而相对应的,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可能往往是惊心动魄的。走近驻村民警詹雪波,而他则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另一面亲和形象。很少有惊心动魄和生死一线,更多的则是平平淡淡,与民同乐和细水长流。采访过程中他话语极尽平淡,而我却读到了他的刚毅,他对自身工作的那份笃定、执着和坚持。参加‘法治广西·村警故事——与广西350名优秀村警面对面采访活动’,让我真正的了解了服务一线、孜孜工作的广大村警。我想借此契机通过采撷基层干警詹雪波深入农村、社区、家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鲜活事例、动人故事,来反映广大优秀村警在治安防范、信息收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岗位工作中的日常生活。詹雪波是整个广西乃至整个中国村警的一个缩影,他是广大村警的鲜活体现,点点滴滴汇聚驻村民警对于村民的鱼水真情,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工作,平凡亦不平庸!”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2014级研究生、志愿者杨莉参加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
“心酸、感动!这种感觉在我采访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并且随着采访的进程而有增无减,所谓了解得越是深入就越有感触。一个平凡的基层民警,一个常常被世人误解的群体,有多少人能体会到他们身上的千斤重担。世人皆贪图享乐,奉献者何处去寻,我无法到达这样高的境界,因此由心而出的敬佩。我的笔触恐怕也写不出一个村警所经历的那些辛苦与危险的万分之一,只愿长存心中,时时感悟,惟愿君安。”广西大学新闻学院2015级传播学学生、志愿者黄剑婧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朴实、真诚的盘洞村村警夏杨用他一次次出色的警务表现为‘平民英雄’这个词作出最平实的注解。踏实工作、扎根基层、虚怀若谷、真抓实干,夏杨用他自己的表现说明自己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身份。新时代的基层青年民警不仅仅是青葱岁月的有为者,他们更是中国梦的无私奋斗者和勇敢践行者。相信夏杨的这种精神风貌将能够感染更多的有志者奋发有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志愿者王博说。
“其实警察的工作不仅仅是打击犯罪抓捕犯人这么简单,还有很多琐碎繁忙的工作。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基层警察现状的一面,一般没有接触过警务活动的人是难以体会到警察工作的繁忙与琐碎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采访宣传,能让更多的人真切的理解那些奋斗在一线基层的村警们的工作现状,并多多支持他们,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园!”采访完玉林市兴业县公安局大平山派出所驻埠头警区民警温泉的广西大学文学院2013级学生、志愿者黄涓说。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类2015级学生、志愿者曾思怡说:“一直以来我以为,人民警察的任务是侦查案件,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可是经过这次的访谈才发现,人民警察不仅为人民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而且在平常的生活中为人民提供服务,修路灯,拍照片,送身份证,帮助困难的村民申请补助……无论事大事小,无论是不是自己的职责之内,只要能够为村民提供帮助,庞夏和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村警们都尽力而为,为村里治安的稳定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他既是村民们的儿子,也是村民们的父母,披星戴月的奔波,只为守候一方安宁。”
“这次活动让我对警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人民警察,他们作为国家的金盾,人民的保护神,是滋润人们心田的春风,是冰雪中温暖的火炭。和蔼可亲,勇敢果断的公安局长任长霞;碧血丹心,侠骨柔肠的派出所民警武和平;技术扎实,细致入微的排暴警察王百姓;而作为万千普通村警中的一员,刘兴渺用微笑对待百姓,用坚韧对待罪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着社会的治安。采访中让我最深的感受源于刘警官为人的真诚。于群众而言,他的真诚打开了双方的沟通之门,让‘警察’二字更加深入人心。”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类2015级学生、志愿者文德艳说。
“尽管我采访的桂林市雁山镇雁山分局雁山派出所驻云塘村民警邓忠雪一再说自己只是个很平凡的村警,没什么可以报道的,可我却说我就是要记录下你那些真实的故事,就是要采写到真实的基层情况,这就是有价值的素材。我想尽力将基层民警最真实的一面,客观的展现出来。而我所做的不是一味的歌功颂德,而是客观体现邓忠雪本人优秀的品格同时,从基层民警口中探寻出现在警务工作中急需改善的问题,我想这才是我们这次采访350位广西村警活动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志愿者张璐说。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研究生陈怀志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北海分团团长,对于这次活动的参与,有着另一番感受:“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新闻理论基础,但是理论缺少了实践似乎也不甚完美,有时甚至只能是空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采访活动,并且得到担任志愿者分团团长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怀着责任感,从活动开展前的联络、组织及培训志愿者,对接采访对象,到带领志愿者下到基层接触村警开展采访,各个环节方面的协调工作,都给了我极大的挑战与新的体验,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新闻业务能力,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知,希望在以后参与的活动中,能以此为鉴,不断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