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邓尚贵及其研究团队:
让水产业迈向“精深化”
□ 李 杰

    走进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院长邓尚贵的办公室,你会被他书桌上厚厚的书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深深吸引。在浙海大,这位国家水产品头足类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浙江省水产品加工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的名头足够响亮,从海洋生物资源的加工与综合利用到水产品质量与安全,再到海洋水产品食品检验方法研究,在海洋水产品加工业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有他的科研成果。

    最近,邓教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潜心于低值水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我国的水产品加工多以原料粗加工或半成品形式为主,而高附加值的水产生物功能制品比较少见。更为重要的是,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富含蛋白质的加工副产物约占总重量40%—60%,而这部分多数未被有效利用的海产品或被直接抛弃,或只是简单加工制成了低附加值的饲料制品。” 在他看来,在海洋捕捞量下降、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再想“靠海吃海”,必须走精深化的加工之路。

    “必须寻找活性显著、资源丰富的水产蛋白质资源。” 邓尚贵及其团队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建立完善的金属修饰水产蛋白肽产业链,系统地开展了水产品蛋白质金属修饰制备、活性功能开发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一个从低值水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金属修饰蛋白肽—功能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

    然而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对于生物分子尤其是蛋白质这样的生物大分子来说,有机反应的条件一般很“严酷”,比如高温、强酸碱性以及非水溶剂,这些条件对生物大分子是灾难性的,瞬间就可以破坏它们的立体结构并使之失去活性。因此,利用金属修饰能够使蛋白肽精细配位微环境来螯合合适的金属的方法成为邓尚贵及其团队的首选。

    “首先要解决新加金属配合物能够高效运输、高质量吸收的问题,这是事关水产品由低效生产到高值加工的首要问题。”通过大量实验,邓尚贵及其研发团队发现利用带鱼糜、鳕鱼副产物制备水解肽—金属配合物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研究打开了金属修饰肽研究的第一道大门,而且利用这种方法在国内尚属首次。

    一个问题解决,另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近年来,海洋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利用金属配合物必然会产生新的金属,如果这个量合理,那么对于人体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过量,那反而是不安全的。

    “我们利用带鱼副产物水解肽为配体与金属配位,制备了蛋白水解肽—金属配合物,利用不同配合物稳定常数不同而出现金属离子置换作用,开展了蛋白水解肽—金属配合物对紫贻贝、克氏原螯虾体内Cd的脱除效果,解决了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有害重金属残留问题。”邓尚贵及其研究团队更像是一个高深的“解毒大师”,在食品入口前巧妙的将毒消于无形。

    解析了蛋白肽—金属配合物对养殖水产动物的免疫增强作用,获得了多种类型活性金属修饰肽的制备方法及作用效果;研究并阐明了蛋白肽—金属配合物的抑菌作用及机制,解决了水产品致病微生物高检出率问题……在精深化之路上邓尚贵及其研究团队越走越远,而且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技术产品。仅“养殖饲料添加剂”、“调味料辅料”、“贝类产品添加物”、“重金属脱除剂”系列功能制品在企业推广应用就实现生产产值7.55亿元,申请发明专利27项(其中授权13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授权3项)。

    “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解决海洋资源金属修饰肽类活性物质及产品开发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同时将海洋功能肽类生物制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邓尚贵及其研究团队看来,科研最终要为产业服务,让渔民受益,因此,在精深化的道路上,提值高效永远在路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