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6日 星期日
变中求新 新中求进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侧记
本报记者 张 晔 付毅飞 王延斌 刘园园

    “我们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受益者,所以更加期待接下来改革会有哪些新动作,国家会出台哪些好政策。”

    3月5日,走进人民大会堂前,山东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代表冒着被各路记者“包围”的危险,停下脚步用手机向记者展示用石墨烯内暖纤维织就的衬衫。

    从玉米芯秸秆中提取生物质石墨烯做成衣服,正是这家传统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成果之一。“创新为我们创造了全新的市场,仅去年两个月就产生了500万的产值。”

    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发展新常态后,必然面临“成长的烦恼”:经济出现阶段性调整放缓,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部分领域潜在风险显现,老办法难以为继,新动力正在接续,一系列发展难题亟待破解。

    怎么办?改革,创新!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与“创新”成为高频率的关键词。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改革这五大重点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关键就是考验各方如何把“减法”做好做优。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关掉13个矿,涉及1200多万吨的产能。”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代表说,政策是外援,关键还得靠自身,“就像有了好老师、好学校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煤矿企业需要强体健身、脱胎换骨,主动改革才能适应市场。

    “供给侧改革应该围着市场转,市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要种精品,种无害、有机的粮食,种得好才能卖得好。”虽是农民代表,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却把供给侧改革整得挺明白。

    为企业减负,也是当前呼声极高的一个“减法”。

    总理在报告中指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代表说,这表明中央对实体经济非常重视,非常关心,为企业减负的决心很大。

    “总理提出降低个人所得税,真是让我太惊讶了,科技型企业享受这么大力度的税收减免政策,将会极大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代表眼里满是兴奋。

    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61次提及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由李克强总理提出,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创业者及投资机构亦积极响应。

    曾经的图书城,如今的创业地标。不足200米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去年入驻投资机构2200多家,孵化创业团队1791个。

    “作为一个创业20多年的投资者,我可以给他们提供帮助,帮助这些创业者少走弯路。”雷军代表说。人民大会堂前这几百米的距离,身为“创业明星”、天使投资人的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成了当仁不让的“人气冠军”,从创业投资到“十三五”规划,从农村互联网建设到供给侧改革……记者们包围的圈数越来越多。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全国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2万户,“双创”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

    为做好宏大蓝图中所描绘的具体工作,李克强总理希望“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双引擎。

    2016年,依然将“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研发费用扣除及税收优惠,建设创新改革试验区,发挥“双创”及“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扶持创新的政策举措多次被提及。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国务院在提交立法机构审查的“‘十三五’规划”中,“创新”成为未来5年六大目标任务之一。

    会议结束半个多小时,代表、委员们陆续上车,大会堂前的广场渐趋安静,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代表却仍然寸步难行——他被记者团团围堵在台阶上,回答一个又一个关于“创新”的问题。

    “在这轮的科技体制改革中,我最期望的是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的创新!”龚克一边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一边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着冲出重围。

    转型将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李克强总理坚信:“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科技日报北京3月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