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解读 |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陆续发布,受到科技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细心的科研人员发现,科技监督和评估体系将“嵌入”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该体系会不会过多地影响正常科研活动?对此,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监督和评估指导处处长郑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技监督和评估工作将遵循科研规律,既突出监督和评估工作有力有效,又发挥督导和服务功能,减少对正常科研工作的影响。
“监督和评估体系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综合运用‘制度+合同+技术’手段,一体化部署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监督评估工作。”郑健介绍,目前,科技部、财政部已出台《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监督工作暂行规定》,科技评估、科研信用等相关制度将陆续出台;此外,在相关管理办法和合同(任务书)中也将明确监督检查重点和评估考核指标等具体要求,体现依法行政要求。
同时,监督和评估工作在技术层面也将有新的尝试,信息化将贯穿始终,充分利用科技计划项目“痕迹化”管理数据和监督评估中已积累的信息。“监督和评估工作还将充分利用电子监督检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正常科研工作的影响。”郑健说。
“监督和评估目的不仅仅是要发现问题,也是要优化管理和激励创新,这也将成为监督和评估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实行合规性监督和绩效评估并重。”郑健表示,“基于这个理念,监督和评估工作将采取‘内部管理和自律+公开公示+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展开。”
“内部管理和自律是监督和评估工作的前提,无论是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还是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咨询评审专家和科技计划管理部门都应积极履行这一职责,通过制度规范建设、履行法人责任、强化内部控制和自律等,实现科学决策、规范管理。”郑健说。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他表示,在整个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公开将成为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科技计划管理部门和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主动向社会公开科研项目立项、咨询评审专家名单、资金安排、验收结果及监督和评估结果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比如,这次指南发布同时公布了编制专家名单及形式审查责任人,下一步立项评审环节,也要公开立项评审专家名单。”
据了解,政府部门将制定监督和评估年度工作计划,严控监督和评估工作的随意性和重复性。原则上,项目和课题执行情况的现场监督一年内不超过1次,执行期3年以内的项目和课题执行情况现场监督只进行1次,通过这些统筹措施,进一步保证科研人员有更多精力集中在项目和课题实施上。
郑健说:“诚实守信是科研工作的根本和前提,在本次项目指南发布中,就明确了项目申报单位、科研人员需在项目申报时提交诚信承诺书。我们将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安排,建立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制度(即‘黑名单’),信用情况将与监督检查挂钩,针对那些风险较高、纳入严重失信记录的项目承担单位及其承担的项目加大监督频次。”
“科技监督和评估体系不仅要成为财政科技资金的‘守护神’,还要成为科研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助推器’,这是监督和评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郑健说,“我们将强化监督和评估结果运用工作,将监督和评估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主体,促进改进管理、科技计划项目动态调整和优化,同时建立奖优罚劣制度,严肃查处科研不端和违规违纪行为,避免‘劣币驱良币’现象,维护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