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 王玉磊 张文军
2月1日,位于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里,长征火箭拖着橘红色尾焰直飞冲天,将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从2000年发射首颗北斗卫星至今的16年间,这个中心成功将25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16载锐意进取,西昌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擎起北斗组网的使命担当,续写着中国航天更加壮美的飞天传奇。
(一)
2003年5月24日21时许,低温推进剂加注完毕,程序进入射前负3小时。突然,控制系统报告:关键线路漏电!
如果发射,会有风险。如果中断发射,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关键时刻,火箭控制系统高级工程师毛万标主动站了出来。凭着详实的数据计算分析,他得出结论:可以发射!
次日零时34分,卫星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毛万标事后说:“在那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这是一个航天人的责任。”
在这个中心,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代代西昌航天人早已把责任融入血脉。
(二)
在全球十大航天发射场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场区是属于气候条件较为复杂的发射场之一。据统计,中心近一半的发射都是在雨季执行的。
2011年7月27日5时整,距离发射窗口仅剩半小时,场区出现强雷暴天气。
雨,越下越大。5时30分,已经到了发射窗口时间,指挥部要求气象系统拿出5点35分至45分之间最后会商结果。
中心气象专家江晓华凭借20多年气象工作经验和详细的数据分析,终于觅到“机会”——未来10分钟内,场区雷雨将出现短暂间隙,满足发射最低气象条件。
5时44分28秒,伴随着指挥员的口令,操作手果断按下红色“点火”按钮,长征火箭托举着卫星直刺苍穹……
在一次次实战任务的磨练中,西昌航天人形成了追求完美、追求极致、追求卓越的特有品质,有效确保了计划质量双赢、效率效益双高、过程结果双圆满。
(三)
2015年3月17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首次搭载远征一号上面级和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矗立在发射场,进行阵地第一次总检查测试。
这是控制系统地面设备改造后首次投入发射任务。中心决定增加对“地面设备母线”的导通绝缘测试。
“发现异常!”工程师张涛和二岗人员经过再三检查,共同确认:“地面设备母线”与“箭上设备母线”间呈导通状态,与设计要求不符。
查图纸、测参数、找故障,经过10多个小时的反复查找分析,发现故障原因为某连接焊点错位。当晚,他们一起对连接焊点进行了重置调试,反复测试确定各项参数合格。
3月30日21时52分26秒,中心首次成功发射远征一号上面级,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多年来,西昌航天人视质量如生命,严格运行一体化管理体系,事前细研判、事后精梳理。在2015年超高密度发射任务中,中心成功刷新71天成功执行5次发射、8次过路星跟踪测量的历史新纪录。
(新华社西昌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