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到2020年要实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专家指出,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常规举措已难奏效,科技扶贫备受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如同看病服药,方子开对了,才能药到病除。即便是有了科技这剂良药在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致病的原因,要“把准脉”仍非易事。
在山西的山沟沟里,人们用光伏“照”亮了脱贫路;在长白山下的盆地中,科技人员让当地的土特产成了高大上的产品、产业。这便是因地制宜的“精准”造就的“重生”。
山西:光伏“照”亮精准脱贫路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海滨)冬日里,在村口的荒地上,一座占地3.3亩的光伏电站格外显眼——10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400块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配电室内,一条条电缆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了电网……
1月7日,是吉县屯里镇窑渠村的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一周年的日子。村党支部书记刘创立介绍:“到现在这个电站已经发电13万千瓦时。”
窑渠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076口人,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我们村窝在山里,交通很不方便,多年来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但是我们村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约2000小时,去年省里给我们村安了这座100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可收入12万多元,这部分钱将归村集体支配,用于支持扶贫开发。”刘创立说。
吉县和汾西、大宁3县是临汾市被确定为国家光伏扶贫首批试点县。目前,大宁县吉村也建起一座100千瓦光伏发电站并入国家大网试运营,年发电13万千瓦时,收入13万元。
“光伏扶贫是‘最符合’精准扶贫要求的扶贫举措。”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郎作仕说,以贫困村为单位建设小型光伏电站,所产生的收益成为村集体的“资金源泉”,可以兜底给能力不足的贫困人口“输血”,而通过光畜结合、光农结合等模式,光伏与产业衔接又可以实现“造血”。
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已向国家能源局争取500兆瓦光伏扶贫并网指标,并将光伏扶贫试点扩大到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后将在每个县选择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同时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增加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拓宽老区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吉林:长白山“长”出特色产业群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兆军 通讯员郑原驰 杜朋钊)日前从吉林省科技厅了解到:该省在长白山区实施特色产业开发科技扶贫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蚕业、蜂业等产业群。
吉林省长白山区有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十二五”期间省科技厅在该地区实施特色产业开发科技扶贫计划,围绕当地优势特色资源,扶持了一批科技示范项目。
科技厅在5个贫困县(市)各建柞蚕科技扶贫示范基地1处,建立科技示范村10个,实施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11项;培训扶持10余名农民企业家,成立了5个蚕民协会,建立科技扶贫专家大院2个,建成以研究所为依托,专家大院现场服务指导,基地、示范户实施,技术培训覆盖各县的全程长效扶贫开发服务体系和机制。
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作为蚕农技术依托指导单位,使全省柞蚕养殖业达到了一个新的规模和水平。全省新增养蚕7000多户,惠及农村贫困人口28000多人,蚕农累计增收2亿多元。科研人员还研发出蚕蛹虫草、蛹虫草纳米粉胶囊、蛹油软胶囊等十几个中试产品,拓宽了市场边界,拉长了蚕业产业链,过去无足轻重的土特产正在成长为吉林省东部山区的优势产业。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精选十多项适用技术成果,派出二十多位专家深入安图县贫困乡镇推广高效养蜂技术和蜂蜜高产、王浆高产蜜蜂新品种,使蜂蜜单产提高30%,王浆产量提高了一倍,蜂农收入提高40%,该县已发展成为东北第一养蜂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