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2日 星期二
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完成

    科技日报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操秀英)记者从11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历时三年,建成了国家级地理国情数据库,数据总量相当7亿册50万字的图书。目前,普查已进入统计分析阶段,有望在今年形成成果并向社会发布。

    本次普查内容包括一级分类12个、二级分类58个、三级分类135个。顾及不同要素重要性、影像分辨率、行业需求等,科学设定采集指标,其中耕、林、园、草、水库(坑塘)、独立房屋建筑等重要要素采集指标最小面积400平方米;城镇区域绿化林地、绿化草地、独立房屋等重要要素采集最小面积为200平方米。通过本次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地理国情家底。一是查清了我国“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湖泊、河流、水库(坑塘)、荒漠和裸露地表、冰川和常年积雪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信息。二是查清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基本情况,掌握其类别、位置、范围、长度、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

    2016年,普查重心已转入统计分析和深化应用阶段,主要包括:基于全国普查数据库,开展国家级基本统计,形成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成果;编制完成普查公报、专报、皮书和图件成果;实现普查成果全面网络化共享;积极推进成果在国土空间布局、农业现代化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保护、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应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