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9日 星期六
中国“导线”助力高铁联通世界

    科技日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陈瑜)486.1公里/小时,我国京沪高铁创造的高铁试验运营世界纪录离不开一个关键技术——铬锆铜合金接触线制备技术。由大连理工大学李廷举教授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的“高性能铜合金连铸凝固过程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8日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世界高速铁路都是电气化铁路,列车通过接触网取电,获得高速前进动力。接触网,就是悬挂在列车上方的那些导线。

    但这些导线并不普通。

    高铁系统对接触网导线性能有极高要求,既要具有高强度、高导性,又要具备承载大电流、耐高温、抗氧化和耐腐蚀等性能。尤其是当列车时速接近300公里时,接触网导线更是决定列车能否持续高速奔跑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金属材料学中,强度和导电率是一对矛盾,寻找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被视为摘取高铁牵引供电核心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我国曾希望从日本引进一种新型导线,但日方专家以技术还不成熟为由拒绝了。”李廷举说。

    其后,在之前15年研究基础上,我国科研团队又进行了3个月攻关,成功研发的具有高强高导性能的铬锆铜合金接触线,性能优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接触导线。

    据介绍,中国“导线”不但解决了铜铬锆合金在非真空下连铸的世界难题,建成了世界第一条铜铬锆合金水平电磁连铸生产线,还填补了我国高强高导接触线制备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拥有了制造时速大于350公里/小时高铁接触线的技术及产业化能力。此外,铜铬锆接触线的导电率比原来铜镁合金导电率大大提高,以京沪高铁对开列车数每日90对计算,每年节电可达6.8亿度,约3.4亿元。

    目前,铬锆铜合金接触线已被应用于京沪铁路、大西铁路、武广铁路、朔华重载铁路等铁路沿线。

    记者同时获悉,大连理工大学共有4项成果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