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
北京市属医院转型拥抱“科研”
□ 本报记者 李 颖

    能够筛查出早期肝癌的技术、青光眼患者可以在家使用的眼压计、促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和血管新生的药物……在由北京市医管局主办的医疗科研成果推介会上,北京市属医院端上869份科技成果“大餐”,吸引了国内外百余家药企和投资机构。这些科技成果全部由一线医生团队研发,投产后将造福更多患者。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致死率相当高。肝癌得到确诊时一般都已发展到晚期。每当看到这样的患者,一线医生无奈又惋惜。北京佑安医院研发团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例研究,找到了一个关键的基因片段。“等到成果转化完成后,肝癌早期只需要抽血,用一个试剂盒就能筛查出来。”佑安医院科研处处长张永宏表示,佑安医院对肝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发现,也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首次亮相的同仁医院团队发明的家用眼压计,让患者在家便可以轻松测眼压,测量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回传到医生的手机上,医生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据介绍,这是该团队在负责进口回弹式眼压计国内临床测评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攻关研制成功的,目前已占领国内95%以上的市场。

    异烟肼(INH)是抗结核一线化疗药物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疗效好而价格便宜,且约一半的结核病患者需要依据NAT2基因型调整异烟肼用药剂量才能达到更好疗效。北京胸科医院研发了一款用于快速诊断受试者NAT2型的试剂盒,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在2小时内检出受试者的NAT2基因型,以指导INH用量的调整。

    宣武医院团队因为心脑疾病患者研发的思吉胶囊,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同类产品上市销售。

    医生不只是会看病,面对治疗难点和瓶颈还能“大开脑洞”,研发出医疗科技成果,不断攻破疾病的壁垒。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分管科教的副局长潘苏彦介绍,从全球来看,很多医疗器械等医疗科技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一线医务人员。但从目前国内来看,医院有很多的科技成果,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医务人员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很难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导致很多科技成果沉睡在实验室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次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作为政府搭台,医院唱戏,集中端出医院自主创新成果这盘菜,直接实现了医院和企业及相关机构的对接,“医疗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最终受益的是百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