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进行的优秀设计作品展示 |
联想Yoga3 获2015年红星奖至尊金奖 |
左图:2014年,北京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感知中国”设计北京展。 右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筹备研讨会在京举行。 |
2012年,北京市作为“设计之都”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以此为契机,北京市加快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设计、科技文化融合领域的产业发展逐渐呈现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等“高精尖”特点,成为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提升文化体验和城市品质的战略选择。
产业聚集,科技文化融合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北京科技文化融合及设计产业规模保持迅速增长态势,已成为北京经济发展新动力和城市发展新引擎,突出表现为规模大、环境好、集群化、国际交往活跃等鲜明特点。
产业发展环境良好。先后出台《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北京市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为“设计之都”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产业规模较大。目前,全市拥有产品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设计等各类设计企业约2.3万家,从业人员约25万人,收入合计超1800亿元。2011—2014年设计产业收入年均增长13.8%,快于第三产业年均增速 2.2%;2014年,设计产业收入增速超出全市第三产业平均增速5.9%。
产业集聚特征显著。“十二五”期间,依托于北京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西城区核心设计示范区、海淀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产品设计、东城工艺美术设计、朝阳区艺术时尚与展示设计、顺义和大兴工业设计、石景山动漫游戏设计等各具特色的发展产业集群,培育了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大兴)工业设计产业基地、751时尚设计广场等30余个设计创意园区。
国际交往活跃。2011年以来,先后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感知中国”设计北京展览、北京国际服装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文博会等系列创意活动,获得良好的国际反响;北京国际设计周成为北京市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运行期间签约与达成意向合作的设计交易、设计贸易额及设计消费额超过120亿元。创立北京—内罗毕创意设计研究中心,完成旅游纪念品概念设计,后续将被开发成两座城市的“旅游名片”,世界级的城市间对话逐步走向深入。
资源汇聚,全面提升“设计之都”影响力
科技成果提供动力原料,实现创新领先。
支持文化产业做强做大。通过深入实施首都设计提升计划,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引入科学技术,开展设计示范项目,助推设计与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融合,推动企业与设计公司对接。2011年至今,超过1700家企业申报,带动企业研发设计投入约30亿,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2013年起,开展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认定及培育,至今共认定联想集团、牡丹集团、小米科技等161家单位,且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承担的相关项目超过400项,服务范围包括新疆、陕西、甘肃、重庆、广西、云南等省市,作为设计创新中心之一的北京工美集团设计的“和平尊”成为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向联合国赠送的庆祝联合国成立70周年礼物。
紧抓“高精尖”经济结构,围绕文化产业的科技需求,重点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工程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四个层面推进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2015年带动企业及社会资金投入约4.5亿元,年服务机构用户3000家以上,带动文化消费超过10亿元。例如建设基于互联网、科技智库的定制化数字印刷服务系统,实现出版流程数字化、印刷管理定制化、产品销售电商化,推动定制化消费;集聚智能创意产品产业链上下游服务资源,创建智能硬件创业生态圈,采取“公益服务+投资优势项目+高端定制”的服务机制,为文化企业提供智能硬件产品设计制造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整合上中下游优势企业联合攻关,形成“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现代设计素材开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产业链条,开发系列特色文化创意产品,以传统文化元素为文化市场注入新活力。
提升文化事业服务与创新能力。围绕“设计+”布局,突出社会示范作用,从“设计+农业”着眼支持利用设计改善村镇环境、保护传统村落、提升乡村旅游、休闲农庄及特色农产品品质;在“设计+城市”方面,重点支持公共交通、城市景观、公共设施、社区人居环境、养老设备设施、休闲旅游及体育场所等与百姓衣食住行用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2015年2月,北京市科委与故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故宫文物修复保护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需求,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提升文物保护修复能力和技术水平;此外,支持卢沟桥历史抗战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展陈改造,实现卢沟桥博物馆从传统博物馆的数字转型;支持首都博物馆开展古玉器鉴定研究,建立首个北京地区出土古玉器文物科技数据库,为古玉器科技研究及鉴定奠定基础。
全面合作开拓发展思路,实现理念领先。
2013年,北京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主办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来自19个国家的31个创意城市通过了《北京议程》,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此次峰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推动文化与创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活动”。
2014年,北京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感知中国”设计北京展,39家设计机构的近400幅作品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设计,提升了北京市设计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设计红星奖从2006年成立至今,已有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家企业的超过36000件产品参评,包括韩国三星、英国戴森设计、日本三菱、东方航空、美的电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成为中国设计界、企业界极具影响力的奖项。
2009年以来,每年由北京市科委组织、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活动,已经形成了“国庆·北京看设计”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2015年设计之旅活动范围涉及28个设计园区、创意街区及时尚商圈,并首次扩大至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科技创新中心的枢纽作用,辐射带动了天津、河北等周边地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今年11月,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在京设立“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第2类)”,这是全球首个以“创意与可持续”为主题的第2类中心,表明了教科文组织及广大会员国对北京在“设计之都”建设和创意城市网络建设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参与创意城市网络年会,创意城市网络协调会等各项活动,积极主动将北京设计理念、设计成果推向海外。
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北京企业与石家庄市正定县合作。针对正定电视台在提升电视直播水平、升级电视直播及制作设备的实际需求,组织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与正定电视台合作,开展数字媒体技术平台建设,推动正定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基于正定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佛教资源,组织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具有正定特色的“赵云”及“佛教”系列文创产品。推动京津冀三地的设计企业、设计机构、设计院所、设计师及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联合发起成立包括北京印刷学院、汉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等62家成员单位组成的京津冀设计产业联盟,旨在为京津冀设计产业提供开放性交流协作平台,促进京津冀设计产业协同一体化发展。
企业集聚催生规模效益,实现成果领先。
建设孵化基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形成4万平方米产业集聚区,在孵企业超过200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吸纳就业1万余人,培育了洛可可、正邦设计等一批服务世界500强企业的设计服务供应商,梅泰诺科技等以设计研发为主导的科技型创新企业以及视觉中国网站等为代表的创意服务企业,2014年DRC基地成为全国首批4家“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之一。丰富新型孵化服务业态,联合清华美院等高校以及美国杜邦等国际新材料团队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形成“创客网络”“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服务化服务业态。推出国内首家3D打印及个性化定制平台“叁迪网”,采用互联网“O2O”模式,为设计师和消费者提供扫描数据存储、设计验证机个性化产品定制,已吸引超过3000设计师开设店铺,服务了约800家中小设计企业和团体。
市区联动推动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朝阳区纳入后形成“4+1”模式。北京市科委积极推动基地建设,支持海淀景观设计协同创新与孵化服务平台建设,借助土人景观设计的品牌以及管理流程,搭建景观设计集成模式研究与典型企业信息平台,形成开放性、标准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在朝阳区建立传媒技术成果集成与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具备创业孵化、技术集成、消费体验等服务功能,将为10万家企业提供产品在线展示、交流、交易服务;推动798艺术区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搭建在线798云平台,突破798地理空间局限,实现艺术品线上线下展示以及交易撮合功能;推动石景山区打造动漫游戏产业平台,带动石景山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创企业实现收入约300亿。
协作机制保障示范应用,实现协同领先。
建设技术平台,实现创意到实物。DRC快速设计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整合全国54家成员单位,38个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开放共享1023台(套)、价值5.7亿元的科技资源。依托该平台,北京联合美国3D Systems公司等世界先进企业和机构组建中国工业设计服务联盟,开展3D打印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建立中国首个3D打印电子商务网,实现远程在线打印,为千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013年联想集团、北京城市设计院、北京服装学院等22家单位发起组建北京设计产业联盟,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设计跨界融合。此外,北京市科委通过“设计之都”建设专项引导、支持方正科技、依文服饰、雷士照明等企业建立、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围绕设计关键要素,整合设计资源、畅通产业渠道,提升设计产业服务能力;支持小米科技创建智能硬件产品设计平台,将自主开发的“智能硬件通信模块组”“大数据服务智能应用技术中心”免费向创客们开放;支持太火鸟利用众筹、众包方式,引导社区参与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提交创意、审核、估值、开发、预售、生产、销售等多个流程,打造创意设计生态系统。
打造保障平台,促进设计交易。建立中国首家设计交易市场,提供国内外设计信息、设计对接、设计业务交易、展览展示、投融资等服务,形成“交易+展示+企业”的聚集格局,加速了设计要素流转,促进北京设计交易额大幅增长,累计实现设计合同金额12.3亿元。开展设计交易评估金融保障平台建设,与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合作,在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建立集交易评估、金融服务、交易数据统计监测与指数发布、展示体验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将中国设计交易市场打造成为设计创意产生到产品实现、金融保障、消费体验的全链条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联合“天猫”于2014年推出“设计猫”,采用双向O2O模式连接消费者与设计师,实现从设计创意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设计师互动再形成新的设计创意,为推动设计消费打造独有的商业模式闭环。其后,又相继推出“设计宝”“设计盾”项目,依托网络提供众筹、众包、投融资、设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等系列综合性服务。
创新驱动,全力开创科技文化融合新局面
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按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以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与薄弱环节为切入点,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强模式创新,大力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设计之都”建设,促进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服务于“四个中心”建设。
完善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作用,结合新的形势与任务,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定期沟通和联席会议制度,增强部门、区县、行业之间的协同联动。吸引、鼓励产品设计、建筑规划类设计、视觉传达类设计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设计创新中心的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加大设计投入,提高设计创新水平。
加强顶层设计和实施推动,推动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统筹部署推进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消费品加工、建筑、旅游、农业和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工作。吸引企业开展针对出口地区的产品对策研究,利用设计能力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科技文化融合方向,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提高传统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等环节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出版、会展、影视等领域的运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扩展服务内容,延长产业链。
鼓励以设计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幸福感。发挥规划设计在城市空间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存量空间开发等领域的作用,鼓励开展城市标识系统和视觉传达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建筑和休闲娱乐设施的规划。促进低碳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科技交通系统等市政系统建设,利用设计提升城市公共管理、公共医疗、公共交通、老年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品质。
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高创计划”培养设计创业领军人才,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行业拔尖人才。支持文化企业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鼓励企业聘用国内外高层次科技、文化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人才合理流动,为“艺术大师”与“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合二为一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