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凌晨,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民用系列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四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4天后,它将进入距地面36000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成为一颗俯瞰地球的“天眼”。
“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遥感观测,此前国际上还没有高分辨率卫星的安排。”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高分专项工程总设计师童旭东说。
那么,这颗“天眼”到底能做什么?
挂在36000公里太空的“监视器”
目前的遥感卫星大多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在距离地面数百公里高度围绕地球旋转,要重复经过同一地点,最快也得3、4天。这并不能满足所有需求。
“比如发生火灾,普通遥感卫星看一次要隔几天,如何监控灾情进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说。
高分四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李果介绍,高分四号在地球同步轨道随地球一起旋转,相对地面位置静止不动,可实现对同一位置的持续观测。“如同生活中重点区域的监视器,高分四号就像太空中的监视器。”他说。
“利用高分四号,可以对火情进行凝视,每个小动作都逃不出它的眼睛。”于登云说。
借助这一特点,高分四号可实现对各类灾害的宏观监测。在气象方面,也能用于观测台风形成过程,研究其机理等。
50米分辨率,看得更清晰
虽然“目光”能覆盖三分之一个地球,但高分四号的相机并非“广角”,而更类似于“长焦”。
“每幅图片覆盖范围相当于河南省。”李果说。
不过卫星的机动性可以弥补视野的不足。李果表示:“它就在我们头顶悬着,如果本来正看着天津,云南出事了,几秒钟就能把镜头调过去。”
长焦镜头带来的好处是,高分四号的光学分辨率达到了50米。
李果介绍,国际上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遥感卫星多为气象卫星,分辨率基本在公里级。50米分辨率的同类卫星暂无先例。
高分四号卫星相机分系统负责人练敏隆表示,这样的分辨率有助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以及对小环境、多变气候的预测。“比如目前的气象预报能报北京某个区,未来有可能精确到某条街道。”他说。
红外观测手段将使灾害预警更先一步
“高分四号的一大创新是兼具可见光和红外对地观测,这方面目前我国走得比较靠前。”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表示。
李果说,如果天气不好,可见光探测会受到影响,红外探测则不然。比如对火灾,即使光学探测器被云层挡住,红外探测器还可以透过云层感知温度变化。
练敏隆介绍,高分四号红外探测器的温度分辨率达0.1度以内,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可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比如地震预测一直是难题,但高分四号可持续监控地壳温度,积累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地壳温度出现波动,只要符合温度曲线进入拐点,就能做出预警。类似的方式也能用于对雪灾等预报。
高低轨遥感卫星协同工作将使效益最大化
一部电影需要多机位协同拍摄——广角、微距等镜头各司其职,才能为观众呈现震撼的“大片”。遥感卫星作为太空中的“摄影师”,也需要这种协作,以便将大现象和小细节完美呈现给用户。高分四号不会孤军奋战,它入轨运行后,将与现有遥感卫星分工配合,开启我国高低轨遥感卫星协同工作的时代。
李果说,传统遥感卫星运行轨道低、速度快,灵活性和细节拍摄能力更强。而高分四号具有长期驻留固定区域上空、快速指向调整能力等优势,可以连续提供灾害发展变化信息,为有关部门应对灾害事件、减灾救灾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当高低轨遥感卫星联手合作后,用户将既能迅速地“见森林”,又能准确地“见树叶”。
(科技日报西昌12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