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木槿
文·陈超群

    吴冠中先生《画眼》一书中收录了一副墨彩《木槿》,这幅画我非常喜欢——高而窄的画幅,枝条是向上生长的线,木槿花是密布的点,枝墨黑,叶暗绿,素白的花朵中心一点红,点线结合,明暗相间,似有无声的节奏感。配了文字更有味道:

    她皮实,旱涝忍得。她叶密,不很鲜碧。她的花红而不艳,白花倒很亮丽,且红心闪闪。南方的木槿成排疯长,被修剪当篱笆用,无人欣赏。我在前海住所偶种一棵木槿,她长成茂密的树,高过屋檐,满树白灿灿的花,一身华装,遮掩了我的破败门庭。岁月飞逝,今非昨,画中追忆,其猛长的力。

    虽然吴老画的是北京前海住所的木槿,但每逢看到这幅画,读到这段文字,我就很想念江南老家的木槿。也许因其“不很鲜碧”“花红而不艳”,在江南,木槿不是什么稀罕的植物。我的印象中,木槿就在篱笆,墙角、路边、屋旁,一排排的。

    去年暑假在江南老家的小区里散步,看到木槿篱笆上的木槿花开。母亲告诉我,只道这花叫金茄花,不知道还叫木槿,金茄花的叶子可以洗头,以前女人们摘下叶子,在水里搓烂,就可以洗头了,洗完头发很清爽。

    用木槿的叶子洗头,听起来好美。每当听母亲说起各种植物的用途,就特别羡慕“那个年代”的人们,人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怎么那么亲近,他们怎么就能熟知在什么时令、什么地点寻找什么样的植物,来让日常生活充盈着草木清香呢?今天的化工用品让我们的生活非常便利,然而似乎总少了点什么,比如洗发水,也许含有植物成分,但那些植物的名字,却只是印刷在包装上的字,无法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自然中具体生命的色、香、味。面对这样的矛盾,我往往困惑,却也别无高见。

    网上一查,还得知了前些年在福建龙岩吃的一种用花做的菜就是木槿。饭店的阿姨只说那是花,吃了美容养颜,却说不出来是什么花。紫红色的木槿花过了开水之后颜色变浅,一时认不出来,我的家乡江南虽然有很多木槿花,却似乎没有人吃,我自然也想不到。不过说实话,福建那道黏乎乎的炒木槿花并不合我胃口,虽然现在回想起来以木槿花入馔是多么风雅的一件事啊,应该多尝几口的。

    其实,木槿并不是只能用来做篱笆、洗头或者做菜,木槿也是可欣赏的植物。在《诗经》中,木槿花曾被用来形容美女。《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曰,“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说的是一名贵族男子驾车带着一位美女兜风,美女颜值很高,像一朵木槿花。这里的“舜”就是木槿,舜华就是木槿花。“舜”字解释为“瞬”,刹那、瞬间意思,因人们观察到木槿花朝开暮落,生命短暂,故用“舜”来命名。

    生命短暂,令人惋惜,不过木槿给人的感觉却并不伤感,大概是因为木槿总是热热闹闹开很多,就算今天花落了,明天也总有新的花开,就这样从初夏一直开到深秋。人们看到了生命短暂,同时也看到了生命不止。韩国将木槿定为国花,因欣赏其“无穷”。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的“槿”字也是木槿的槿。2014年习近平夫妇访韩时,赠送给朴槿惠的礼物之一是苏绣《木槿花开》,寓意巧而美。

    有意思的是,后来我又看到了吴冠中先生的另一幅《木槿》,是油画。这幅油画曾流失,几度被拍卖,1997年在香港以三千九百多万的天价成交。吴冠中先生在自传中这么回忆这幅画:“有一株木槿长得高过屋檐,满身绿叶素花,花心略施玫红,这丛浓郁的木槿遮盖了我家的破败门庭,并吸引我作了一大幅油画,此画已流落海外,几度被拍卖,常见图录,但画的母体却早已枯死了,愿艺术长寿。”

    木槿植物本身并不能真正无穷,幸而在文学、艺术中可以不朽。闻之心中一宽,为木槿高兴。愿艺术长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