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看,烟台与大连之间的距离很近,但目前开车走高速要12小时,坐火车长达20小时,即使乘船最快也要6小时。近日,不少媒体爆出消息称:国务院正式审议2016年重点工程,其中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即部分媒体所说的烟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炉。这条世界最长的通道建成后,烟台至大连的时间最多只需40分钟。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关注。
“有些媒体近日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报道不够规范、不够客观,甚至不够准确。如有的媒体将此通道称为烟大海底隧道,这种称谓目前而言是不准确的。还有的媒体报道称,已确定采用深埋的全隧道方案,也不够严谨。因为可选的工程方案有多种,目前尚在进一步论证之中,至于采用哪一种,还没有最终确定。国家和有关部门也并未正式发布。”12月1日,多年参与此项论证工作的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方案,刘良忠表示,在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员曾设计提出过跨海桥梁方案、海底隧道方案、桥隧结合方案等多种工程方案,并根据渤海海峡的地理地质、海洋环境等提出了不同的线路设计。在这些方案中,每一种又提出了若干种方案形式。
“比较多的专家学者倾向于全隧道或南桥北隧方案,但目前工程最终方案尚未确定。眼下,国家有关部门和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仍在进行各种工程方案的研究设计和比选。”刘良忠说。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上会遇到哪些技术难题,我国目前现有技术能否提供支撑?
“近20多年来,国内外隧道桥梁技术取得飞速发展,有大量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但该工程需要严格的勘探和技术论证,需要审慎的态度。”刘良忠介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设想最早始于1992年,由烟台市政府提出,其基本设想是: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从山东蓬莱经长山列岛至辽宁旅顺,以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将有缺口的C形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Φ形交通,化天堑为通途。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研究论证一直在推进,从未停止。近年来的推进步伐更是大大加快。从设想提出以来,相关专家学者持续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出版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世界跨海通道比较研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等十几部数百万字的系列研究专著”。刘良忠告诉记者:“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先后在沿海杭州湾、胶州湾、舟山群岛、港珠澳地区以及陆地崇山峻岭实施了一大批长大距离的桥隧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锻炼了施工人才和建设队伍,这些都为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良忠介绍,海底隧道是在海底建造的连接海峡两岸的隧道,供车辆通行。海底隧道大可分为海底段、海岸段和引道三部分。其中海底段是主要部分,它埋置在海床底下,两端与海岸连接,再经过引道,与地面线路接通。截至目前,世界已建、在建和拟建跨海通道已逾100座,其中,已建成海底隧道有40多条,主要分布在日本、西欧、北欧、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著名的海底隧道工程有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日本青函隧道工程、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工程等。刘良忠告诉记者,跨海通道如果建成,未来在环渤海区域内有望呈现出“三足鼎立、共同发展”的城市格局,即以北京、天津为龙头的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辽中南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环渤海经济圈,共同分享区域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