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技与国家安全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间谍卫星在一次对前苏联里海地区的例行侦察中,发现那里正在试航一种奇怪的庞然大物。它外形既像舰船又像飞机,可以贴着水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航行。由于不明事理,美国军事专家就给它起了个“里海怪物”的名字。不过,在其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它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如今,这个已经消失多年的神秘东西,可能要重现人间了。今年9月21日前后,特别是11月初,国内外媒体对有关“里海怪物”的动向,连续透出的重磅消息。果真如此,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在战场上将会出现另外一种超级大杀器,这就是被人们誉为“掠海巨鹰”的地效飞行器。
当接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时,飞行器与地面一定高度之间的气流要受到压缩,其底部的压力增大,从而产生一个附加升力,这就是所谓的地面效应,简称地效。利用地效原理制成能贴近地面航行的运载平台,就是地效飞行器。水面通常比地面平滑和开阔,地效区大而连续,可以说是起伏平缓、一望无际,所以水面上运作的地效飞行器,其设计制造难度小、起飞容易、飞行安全性高,而且可制作的更大一些,在不运作的时候还可利用水面浮力承受自身的重量。如此一来,地效飞行器大都被设计为在水面上运作的。
地效飞行器兼顾飞机和舰船的优势,进而形成了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是速度快。地效飞行器超低空掠海飞行,阻力小,航速可达到普通舰船的10至15倍、高速船或气垫船的3至5倍,就连直升机也自叹不如。其次是承载性好。地效飞行器无需升空很高,动力要求小一些,容易实现更大的承载力,其载运量可达自重的50%(承载性好的飞机也不过是自重的20%)。第三是适航性优。地效飞行器在贴近水面的地效区运作,基本能在3级海情下顺利起降,飞行受天气和海浪影响不大,在浪高小于3米仍能平稳和安全地起飞巡航,轻易就能飞越沙滩、滩涂、沼泽、冰面和浮冰以及雷区等。第四是机动性强。地效飞行器依靠特殊结构和特别设计的部件,可操纵性好,能实施近垂直起降、倒退悬停和无坡度转弯等动作,甚至还能就地回转。第五是隐蔽性突出。地效飞行器贴近水面高速飞行,噪声小、水面上无航迹,不容易被发现,还可充分利用地球曲率的影响躲避雷达探测,规避防空武器的拦截。第六是安全性好。地效飞行器在地效区运作,飞行高度低,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或发生故障,可随时降落到水面,不像飞机那样可能因高空坠落而机毁人亡。最后是经济性好。地效飞行器避开了水的阻力并充分利用地效飞行,单位油耗一般比舰船要小,不需大的机场或码头及复杂的附属设施,减少了维护保障所需的人力物力。
正因为地效飞行器有上述优点,所以它作为两栖登陆平台,可轻松地飞越敌方布设的反登陆和滩头障碍,有效完成抢摊登陆的任务;作为海上运输平台,可承担复杂地形和海况下兵员装备的大规模运输,快速完成兵力投送和部署;作为机动攻击平台,可从水面和水上隐蔽地发起对海与对陆的精确打击;作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的海基发射平台,可担负战略导弹的核打击使命,同时也可执行战术导弹的常规打击任务。除此以外,地效飞行器还可承担侦察反潜、警戒巡逻、排雷破障、布雷设障、搜索救援、医疗保障等很多任务,甚至可用于防空反导。
如果从“里海怪物”被发现开始算起,系统和广泛地开展地效飞行器的研发,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数十个国家积蓄了较强的技术实力,有的还制造出了地效飞行器。其中,尤以俄罗斯表现突出,其次是美国。
俄罗斯作为唯一列装过地效飞行器的国家,其在该领域的研发实力超群。比如,前述的“里海怪物”,其载重200吨,时速超过400千米,航程7500千米,可执行海上运输和兵力投送;鹞级“花尾鸽”地效飞行器,时速550千米,航程3000千米,携带有三具双联“日炙”反舰导弹,可实施对海攻击、抢滩登陆和野战救援,曾于1987年在黑海舰队短期服役过;“小鹰”地效飞行器,时速350千米,航程1500千米,一次可运送2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执行抢滩登陆作战。目前,俄罗斯正重组力量、蓄势待发,准备研制性能更好的大型地效飞行器。
美国尽管在前期对地效飞行器重视不够,相对来说起步晚了一些,但凭借着雄厚的综合国力和后发优势,技术上已经形成一定气候,大有赶超俄罗斯之势。上世纪90年代前后,美国趁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武器装备研发难以为继之际,“弯道超车”,在地效飞行器发展方面跟了上来,制造出了几种高性能的地效飞行器,如“哥伦比亚”号和“加林顿”号地效飞行器。这几年,美国更是雄心勃勃,一直埋头研制“鹈鹕”大型或超级地效飞行器。该飞行器机身长110米,翼展达152米,在离海面6米的空中飞行,载重量为1270吨,时速490千米,执行运输任务时航程可达上万千米,一次可运载17辆主战坦克,或者30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能力远远超过了美国现有的运输机。目前,美国同时还在全力推进地效飞行器的实用化近程。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本栏目由科技日报军事部与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