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6日,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这是宁波市开通的第二条地铁线路。连同去年开通的1号线一期工程,目前,宁波已经形成了“十”字骨架、近50公里的地铁运营基本网络。
地铁“网络化格局”初见端倪
2008年8月,宁波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成为全国第二批首个建设规划获批的城市。目前,第一轮建设规划建设项目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先后通车试运营,1号线二期工程今年年底将基本建设完成,预计明年上半年正式通车,届时72公里的轨道交通将贯穿宁波。第二轮建设规划于2013年11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周期为2013年至2020年。
“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完成第一、二轮项目建设,建成1号线二期、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4号线、5号线一期、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实现运营线网183.1公里,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格局基本形成”。站在宁波市地铁布局图前,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蔚纵谈宁波轨道交通发展布局和“十三五”规划情况。他说:“到2030年,宁波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模将形成‘一环七射两快’的远景线网,线路总长约410公里,将有效覆盖420平方公里的宁波市区范围。”
技术创新“敢于吃螃蟹”
2015年9月30日,应用于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类矩形盾构机“阳明号”在上海隧道机械分公司研制完成。这个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巨型盾构机在异型多刀盘全断面切削系统、推进系统、防背土装置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是国内首台类矩形盾构机。在10月28日的成果专家评审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等国内外地下工程领域权威专家不吝赞美之词:“宁波轨道交通人敢于吃螃蟹的勇气,令人钦佩!”
类矩形盾构的联合研发,只是宁波地铁管理和技术创新的一个侧面。宁波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基,具有高流变性、高灵敏度、低渗透性、低强度特点,是专家眼里公认的全国土质极差的建设地铁的城市。针对宁波地区软土的特点,在深基坑开挖阶段,宁波地铁以“三图四表”管控方法为基础,精确分解各工序时间,大幅缩短无支撑暴露时间,并辅以“快开挖、重分层、补撑力”三位合一方法,有效控制了基坑施工变形,形成了高流变性软土地层地铁车站基坑修建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淤泥质土层地铁车站基坑施工技术水平。这项关键技术的实施,使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直接节约工程费用4.8亿元,后续带动间接经济效益2.07亿元,项目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了解,这样的专题技术研究在宁波地铁先后开展了60余项,其中《宁波轨道交通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关键技术》等4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轨道交通加速城市化进程
作为宁波开通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1号线一期串联城市东西,直接带动高桥、东部新城等城市新板块的发展;即将开通的1号线二期将北仑与市中心连为一体,实现同城化;4号线联系城市南北,对东钱湖、慈城的发展将带来重大的影响,引导人流、物流不断向线路两端集聚。而即将开工的浙江省内第一条城际铁路——宁波至奉化城际列车,则直接将奉化纳入了城市中心区范围。
“围绕宁波‘一核两翼、两带三湾’的现代都市格局和全市城镇化率超过74%的目标,按照‘建设轨道交通就是建设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就是发展经济、运营好轨道交通就是改善民生’的总要求,我们将轨道交通建设主动融入到全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局。”杨蔚说。
“智慧地铁”,宁波地铁新方向
2015年1月27日,首批轨道交通数字图书馆在泽民站、鼓楼站、樱花公园站3个车站投入使用,宁波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将“智慧阅读”引入轨道交通的“智慧城市”。今年9月,宁波地铁APP正式上线,市民只要点击宁波地铁APP,便可以清楚进行线路、到站时刻、周边交通甚至失物招领等查询服务。
宁波市民已经享受到了“智慧地铁”的便利和服务了。宁波轨道交通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于2014年6月实现1号线一期wifi全覆盖。同时,宁波智慧地铁公司将公众服务与商业服务相结合,充分挖掘地铁虚拟资源、整合地铁核心资源,让市民可以在“宁波地铁go”微信平台方便购票、查询,体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建设宁波“智慧地铁”,对于宁波地铁人而言,是一种方向。今年5月,宁波轨道交通正式提出了建设“智慧地铁”的目标,探索新的地铁运营新商业模式。“我们要把乘客变成顾客,发挥线网、车站的优势,线上线下联动。把车站作为一个大平台,把车站周边的商业、产业和服务都纳入到这个平台来,从而形成‘智慧地铁’生态体系。”杨蔚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尽管才开始启动,但我们有信心!”
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杨蔚说,宁波轨道交通将全面推进规划、建设、运营、开发“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宁波市轨道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助推宁波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作出贡献,成为城市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