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近日,人民日报的一则调查报道称,北京市多数学校规定,学生“课间十分钟”除了喝水和上厕所,禁止出去玩耍,午休时也不能去操场只能呆在教室,放学后马上离校。对此,老师们的解释是,学校有规定,要看好孩子,万一受伤,老师有责任,班级相关考核会扣分,影响各项评比。也有专家表示理解:学生太多,下楼活动面临安全挑战。
学校为安全问题所困,禁止学生在课间奔跑,甚至不能离开教室活动,表面上是为儿童着想,实际上是对儿童健康成长权利的剥夺。固然,学生人数多与学校场地少相冲突,下课时间紧与组织活动压力大相矛盾,但因此“一刀切”禁止任何真正意义的课间活动,岂不是学校放弃了真正意义的教育管理职能?
儿童新陈代谢快,好动且不安分,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课间十分钟适当活动和休息,才能使大脑保持最佳运转状态。
从学校层面讲,“课间十分钟”的管理问题上,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解决,应该让各个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比如在保证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分时间段分班次在课间组织开展一些小游戏,把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增加孩子的活动量。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注意提高学校分布的均衡性,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让生源分布更加合理,学校管理更加有序。这样也能为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