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近20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提高

    科技日报讯 (记者项铮)中国疾控中心10月29日在京发布中国学者对中国人均期望寿命、死亡原因和儿童死亡率的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各省的期望寿命均有提高,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普遍下降。这一成果发表在10月27日的《柳叶刀》杂志上。

    该研究表明,同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各省出生期望寿命显著提高,其中西藏自治区提高最多,达14.2岁。2013年上海市的期望寿命位列全国第一,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80.2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5.2岁,这与世界上期望寿命最高的日本、法国等国相当。专家认为这一现象与日益增长的GDP和孕产妇教育有紧密联系。

    此外,该研究还显示了各省主要死亡原因。 1990年,中国16个省的首要死因是下呼吸道感染或早产并发症,15个省是脑血管疾病。2013年,中国有27个省的首要死因是脑血管疾病,5个省是缺血性心脏病,道路交通伤害上升为中国所有省份死因的前十位。在南部和西部一些省份,比如云南省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非常低,由吸烟和空气污染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云南省的首要死亡原因,而我国北部省份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脏病。

    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该研究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3(GBD2013)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所有可及的中国各省人口学和流行病学数据,通过汇总县区级的监测数据,开展省级水平分析,并且使用中国本土数据制定分配原则。分析了1990—2013年中国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因死亡率、死因构成以及寿命损失年的水平和趋势。

    这项研究是中美两国学者共同参与的全球疾病负担项目,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中心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协作进行。这是中国首次研究表明根据地方特点制定政策对于医疗卫生改革十分关键。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表示,过去30年,中国经历了明显的流行病和人口学转变,然而省级水平的转变不清楚,及时、准确地了解中国省级疾病负担,对因地制宜制定卫生政策非常重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