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

    (11月1日—11月8日)

    本周焦点

    太阳风夺走了火星大气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6日宣布,“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MAWEN)探测任务发现了过去40亿年中火星大气演变的关键因素:是太阳风夺走了火星大气,导致这颗红色星球从像地球那样温暖、湿润的行星变成一个干燥、寒冷的沙漠世界。这是继在火星上找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后,NASA科学家关于这颗红色星球的又一重要发现。

    外媒精选

    艾滋病治疗或可通过药物注射实现

    葛兰素史克公司和强生公司的最新研究发现,每隔4周或者8周注射两种抑制艾滋病的药物,其治疗效果完全等同于传统的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包含两种药物,cabotegravir和利匹韦林(rilpivirine)。该研究结果非常有前途,但作为治疗方式得到真正应用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

    本周争鸣

    新研究称南极洲冰盖不减反增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分析卫星数据发现,南极洲冰盖自一万年前起一直处于不断增厚的状态,且其增加量超过了消融流失的量,而以前关于气候变化导致南极洲冰盖加速消融的结论时常见诸报端。

    研究发现一些3D打印物品有毒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发现,一些商业3D打印机制造的物品对某些鱼类胚胎来说具有致命毒性,实验显示可致斑马鱼胚胎存活率大幅下降。随着3D打印设备逐渐向家庭普及,这一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何处理3D打印的部件和废料等问题。

    “最”案现场

    日本研制出世界最细人工血管

    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直径仅为0.6毫米的人工血管。这是目前世界最细的人工血管,将在一两年内开展临床研究,未来有望应用于脑和心脏的血管搭桥等需要很细血管部位的移植手术等领域。

    英将建全球最大浮动式海上风电场

    英国苏格兰政府已批准一个在苏格兰东北海岸修建浮动式海上风电场的先期项目,该风电场建成后将是全球同类风电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建成后整体的发电能力将达到每年135吉瓦时。

    一周之“首”

    FDA首次批准治疗癌症的病毒类药物

    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10月27日批准了一种黑色素瘤新疗法,核心是利用一种经过修改的工程疱疹病毒,在不伤及健康细胞的情况下杀灭癌细胞,并在人体内部引发抗癌免疫反应。这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癌症的病毒类药物,让有上百年历史的溶瘤病毒第一次真正地走到了台前,为此类疗法的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

    首次发现寄生虫癌细胞传人病例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例寄生虫癌细胞传染给人类宿主并在宿主体内造成癌状肿瘤的病例,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寄生虫会把癌症传染给人。受害者是一名罹患艾滋病的41岁男性,一种名为短膜壳绦虫的寄生虫把癌细胞传染给他,并在他体内造成癌状肿瘤。

    首次实现零折射率超材料

    美国哈佛大学首次设计出一种折射率为零、能整合在芯片上的超材料,其由镀金硅柱阵列嵌入聚合物基阵构成,光在其中的速度可以达到“无限大”。这一成果为探索零折射率物理学及其在集成光学中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前沿探索

    揭开细胞有丝分裂关键秘密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驱动蛋白——Kinesin-5会在细胞微管末端暂停,产生驱动力刺激微管生长。这些蛋白可能是细胞分裂、神经分支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其有助于人们理解在细胞分裂中,驱动蛋白对微管动力学有何影响,以及它们是怎样正确分开遗传物质的。

    增强记忆力设备通过人体测试

    美国两研究小组分别开展的人体测试表明,通过植入电极提供脑部刺激,模仿创建和储存记忆的脑电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记忆力。该研究成果有望用于研制能自动增强衰退记忆力的“神经假体”,从而帮助那些脑部受伤的士兵或者因中风及其他原因而记忆力受损的人。

    肠道菌能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美国芝加哥大学将一种特殊细菌引入患黑素瘤小鼠的消化道,发现能增进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效果可媲美已知的检查点抑制剂类抗癌药,如抗PD-L1抗体。而口服细菌制剂结合注射抗PD-L1抗体,几乎能让肿瘤停止生长。

    一周技术刷新

    人工智能技术可判断司机注意力是否集中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开发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判断司机开车注意力是否集中的新技术,能够事前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得出驾驶者集中精力驾驶时的状态数据,然后根据实时驾驶状况和心跳等数据,预测数秒后的测量值。新技术有助于预防事故。

    新型材料有望带来自给自足能源系统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用氧化锰开发了一种多层材料,并将其一层层剥离,最终得到一种直接带隙材料。这种能模拟光合作用的人工材料,有望带来一种可持续的自给自足能源系统。

    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问世

    由日本、中国和瑞士研究人员借助薄膜掺杂技术,制造出一种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公证效率为15%,是当前国际公证的钙钛矿电池最高效率。

    美创制柔性光电晶体管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创制了一种柔性光电晶体管,其底部是一个反光金属层,与其他光电探测器件不同,超薄纳米硅薄膜层不受其他材料遮挡,光吸收效率大大提高。可望改善众多光电器件的性能。

    奇观轶闻

    跳啊跳,水为啥还能这样流?

    “在高度防水的超疏水材料表面,水滴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像玩蹦床一样快速自发弹走。”瑞士科学家借助高速成像技术,破解了水滴在超疏水材料表面的运动方式。其有望在航空、汽车制造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获得应用,让不结冰的机翼、不沾灰的汽车以及不凝露的玻璃成为现实。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