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1日 星期日
鹿乡恋
——记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院长何剑斌

    ■“三区”科技人员扶贫记 

    本报记者 马爱平

    “这里山林密布、气候温润,是梅花鹿生长的天然良所。清朝时这里是皇家围场,皇帝来此狩猎,梅花鹿是贡品……”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院长、临床兽医学学科带头人何剑斌指着地图、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西丰县。

    被称为“中国鹿乡”的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到2014年底鹿饲养量达14.6万只,占全国的1/4,辽宁省的4/5。然而同时,西丰县头上还戴着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

    2013年,何剑斌作为辽宁省科技特派员来到西丰,他与西丰的故事便从此开始。

    何剑斌带领团队走村串户,深入调研后发现:“西丰因鹿而兴,也因鹿而衰”。

    西丰养鹿历史悠久,鹿养殖业一直是县里的支柱产业。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西丰鹿养殖业反而逐渐衰落。

    “突出问题是:鹿性状退化,无种鹿核心群;传统粗放养殖较多,成本高、效益低;疾病控制能力弱,鹿死亡率高;产品单一,以卖鹿茸为主,精深加工链条薄弱。” 何剑斌说。

    何剑斌与西丰县科技局、鹿业发展局会商,制定了西丰县鹿业养殖科技扶贫方案,提出五项措施:建立优良种鹿核心群;大力推广鹿人工授精技术;研发鹿专用绿色饲料和中药“增茸灵”;开展技术培训及指导,提高鹿养殖技术水平;推广鹿魏氏梭菌病疫苗预防工作。

    安民镇海燕鹿场被选定开展高效养殖示范,先后引进了高产、性状稳定的梅花鹿在鹿场进行杂交,并以海燕鹿场为基础建成西丰县良种梅花鹿繁育中心,每年采集优质精液上万支输送西丰县各鹿场,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改良低产鹿群。

    “从此,生产的后代鹿平均产三杈茸头锯2.25公斤、二锯3.6公斤,分别是未改良品种同龄鹿产茸量的1.8倍和1.44倍,此项改进使一头鹿每年可增收1500元左右。” 何剑斌说。

    专用绿色饲料在海燕鹿场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之后被免费推广。目前,已覆盖西丰县65%的鹿养殖户,每年为养殖户节省饲养成本4000多万元。

    何剑斌研发的纯中药“增茸灵”配方供养殖户免费使用,在不增加饲料成本的情况下,也使每只梅花鹿每年可增收500元左右。

    “看到西丰养鹿人开心的笑容,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何剑斌说。

    为给西丰培养“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地方人才,何剑斌常常开展免费的梅花鹿饲养技术培训。

    科羽鹿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养鹿3600多只,年产值近2000万元。2014年,合作社新建标准化示范鹿舍一处,从源头起开展鹿业高效养殖模式,并购进优秀种鹿8只,以及液氮罐、输精枪、采精器等仪器设备,人工授精287例。统一采购饲料、兽药,严格按照程序、标准防疫治疗,统一育种模式,统一销售鹿产品,每只鹿当年就多收入1500元。

    何剑斌说, 鹿养殖技术水平上来了,鹿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网络要及时跟进,形成良性循环,鹿养殖业方能健康持续发展。

京ICP备06005116